家庭教育指导:给孩子灌输乐于助人的美德

  • 641
  • A+

家庭教育指导 

给孩子灌输乐于助人的美德 

在很多家长的交谈中,常听到有人这样说,现在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实际上,在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习惯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思想素质,应给孩子灌输助人为乐的思想,让孩子学会关心人、帮助人。

苏先生的孩子是一名小学生,下午放学时常回家较晚,一问才知道,他在学校帮助生病的同学打扫卫生,苏先生毫不犹豫地给孩子表扬。还有几次,孩子从学校回来衣服湿了,鞋也湿了,还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我今天冲拖把、洗抹布、倒垃圾了。“看到儿子乐于劳动,乐于助人,苏先生和妻子很高兴。

孩子学习认真,成绩优异,苏先生就鼓励他多帮助同学,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在家里,不论是晚上,还是节假日,只要同学来问问题,儿子总是耐心讲解,有时饭也顾不上吃,直到同学听懂。

一天晚上,一位同学来到苏先生家里找他的儿子帮忙,当得知对方想抄作业时,儿子婉言拒绝了那个同学。他说:"你抄我的作业,对你不好,你哪道题不会做,我给你讲。”他给这位同学讲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同学弄明白为止。对他这一做法,苏先生给予了充分肯定。

身为父亲,要让孩子知道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且帮助他人不是一件难事,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让孩子明白发自内心地助人之举在感动他人的同时,也会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

有人说:“你有一种思想,他有一种思想,你们相互交换,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帮助别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特别是在学习方面,让孩子树立乐于助人的意识,对孩子不断进步和结交朋友都是大有裨益的。

给孩子灌输助人为乐的美德,并不仅仅停留在给孩子讲大道理,最关键的是,爸爸要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才是最让孩子记忆深刻的。

ai0314_(23).

家庭教育方法

方法一:给孩子讲助人为乐的故事

小孩子爱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点经常给孩子将助人为乐的故事,通过间接的影响,使孩子的脑海里留下助人为乐的概念。同时,爸爸可以告诉孩子:“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此时你帮助他人,等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样就能慢慢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

方法二:利用活动帮助孩子树立助人为乐的美德

通过一些社区活动来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习惯,例如爸爸可以带着孩子帮邻居的老奶奶干点家务活,打扫院子里的卫生。夏天帮邻居割草坪的草,冬天帮邻居老人扫门前的雪。爸爸还可以带着孩子参加爱心募捐活动,让孩子捐献零花钱来帮助别人。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接受助人为乐美德的熏陶,从而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方法三:和孩子一起了解几种职业

帮助孩子了解这样一些职业:清洁工、公交售票员、售货员等,让孩子明白很多人都在为人民服务,他们的行为也是一种助人为乐的表现,是受人关注和爱戴的。让孩子向他们学习,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帮助别人。比如让孩子少丢点垃圾,就等于是在帮清洁工叔叔阿姨减轻负担。

方法四:让孩子每天做一件好事

让孩子从小懂得我能为大家做点啥?首先教育孩子要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责任感,还可以为孩子讲道理:不能什么事都想着自己,看看别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当孩子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了,爸爸要及时表扬孩子

让孩子坚持每天做一件好事,在学校,看见同学摔倒了,要主动把他扶起来,而不是站在旁边嘲笑他;看见地上有纸片,应该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看见自来水、路灯、风扇没关,应该赶快关上。

方法五:赞赏孩子的助人行为

如果孩子从学校回来,告诉你他今天帮助生病的同学打扫卫生了,你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并赞扬孩子。如果你冷冷地“嗯”一声,或是干脆不予理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助人行为是爸爸不认可的,认为那是没价值的,那么以后孩子就可能不主动帮助他人。所以,当孩子帮助了别人,你的及时赞扬是很重要的。

父亲家庭教育手记:

帮助他人是快乐的事情,爸爸要让孩子从小明白,在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他们,不但别人的困难解决了,自己也会觉得很快乐。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