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好奇心是需要呵护的——潘多拉效应,儿童心理学

  • A+

儿童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好奇心是需要呵护的——潘多拉效应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并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开真相。过了一段时间,潘多拉终于忍不住把盒子打开了。谁知盒子里装的竟然是人类的全部罪恶,结果这些罪恶都跑到了人间。心理学上,把这种“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现象叫做“潘多拉效应”。

好奇是人类求知的基本动机,孩子天性好奇、好问、好动,喜欢新鲜事物和新知识,这些都成了他们学习的基本动机,而孩子探究身边世界的精神更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法宝。可以说,“潘多拉效应”的心理实质就是好奇心在起作用。从培养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好奇心就是他们学习兴趣的源泉。

然而,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为了避免孩子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结果,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的忠告,对于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于是,不听劝告的孩子成了大人眼里的“犟孩子”,孩子的逆反行为成了大人眼里的“硬碰硬”。

这么看来,如果家长忽视孩子的好奇心,压制孩子的探究欲望,很可能就会出问题。反之,如果家长懂得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那就是呵护了孩子未来的幸福。下面这则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苏轼和苏辙小的时候非常顽皮,不愿意读书。他们的父母苏洵夫妇为了引导他们喜欢读书,不仅晓之以理、喻之以义,而且施之以“魔法”。每当孩子们嬉戏玩耍的时候,苏洵夫妇就故意悄悄地躲在旮旯里读书。看到孩子们来了,他们又故意把书“藏起来”。苏洵夫妇这种偷偷摸摸、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已。

后来,孩子们想了想觉得父母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于是,孩子们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趁父母不在家时,鬼鬼祟祟地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

20211223144803_39760

自从发现了这一秘密,读书竟然成了苏轼和苏辙的乐趣。从这之后,苏轼、苏辙日复一日地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与父亲苏洵被誉称为“三苏”,还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这对夫妇不失为一对聪明的父母,他们不像我们身边的一些家长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总会发出这样的抱怨:“这孩子才这么大,都不听话了,让你做什么你偏不做,长大了还怎么得了……”而是摸透孩子的好奇心、抓住孩子的求知欲,因势利导地利用“潘多拉效应”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如章回小说中每章结尾必提到的那句话:“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又如电视连续剧的每集结尾都会落在最吸引人注意的节骨眼上,这些运用“潘多拉效应”的做法,无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观众的好奇心。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