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如何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自立意识

  • A+

自理能力 自立意识

如何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

方法一:对孩子的自理意识要给予正确引导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二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了,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因而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他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由于幼儿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孩子可能自己穿衣服,却把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学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的做法,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妨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和独立性的发展。

家长无条件地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家长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长要通过“宝宝是乖孩子”、“宝宝长大了”、“宝宝学会了……”等语言,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在讲类似自理能力的故事时,帮助孩子充分理解故事的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孩子受到感染、教育。

方法二:对孩子的自理技巧要加强训练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道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

因此,在孩子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家长都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来提高该方面的能力。孩子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家长就要教他(她)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地他们就掌握了这一技巧。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等。

在孩子学习自理技能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以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还要注意提高孩子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有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eat3

2-5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应当抓住这一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其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自立意识,如何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对孩子的自理意识要给予正确引导,对孩子的自理技巧要加强训练。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