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品德培养之五融入集体生活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

  • A+

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 专题一:品德培养

融入集体生活

案例

彤彤刚入一年级时,爸爸妈妈正值事业打拼期,常常是爷爷奶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爸爸妈妈也无暇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志愿服务活动。渐渐地,老师开始找爸爸妈妈去谈话,反映彤彤学习生活的问题:彤形似乎胆小内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学期结束时,爸爸妈妈隐约地感觉到,彤形在班里似乎是一个边缘孩子。

随后,因妈妈工作的关系,彤彤转学到另一所小学。这次,爸爸妈妈下决心不能再让彤彤成为一个边缘孩子了,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定积极参与彤彤班级的活动,随时了解孩子在班级的情况,帮助孩子跟老师和同学们相处好。此后,彤彤的爸爸妈妈多次参加班级活动,争当志愿者,还参加了班级大扫除;彤彤看到爸爸妈妈的热情,也对班级生活产生了热情,主动积极地为班级服务,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表扬,还获得了“星级好少年”称号。看到彤彤的变化,爸爸妈妈从心里感到高兴,也更加坚定了积极参与孩子班级生活的想法。

解析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对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希望在集体中被认可和被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从而获得安全感归属感。一个孩子,只有在自己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自信心。同时,通过集体生活,孩子才可能真正地涵养品德,发展个性。

从孩子的成长来看,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一体两面的,即同一过程不同视角而已。一方面,通过分担集体事务、承担不同角色,孩子可能得到锻炼,在处理各种关系及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责任,涵养品德,养成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与能力;另一方面,集体生活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只有热爱集体,融入集体,才可能在集体中展示自己,发展自已,成就自己。

在本案例中,家长一开始忽略了孩子的学校生活,没能很好地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各种新关系以适应集体生活。所幸家长的敏感与责任心,使他们很快地做出改正。在孩子转学后,家长很好地帮助孩子融入新的集体生活。家长敏锐地意识到孩子是需要过集体生活的。为了帮助孩子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生活,家长首先主动融入孩子的班级生活,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帮助孩子搭建积极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对班级生活的安全感、信任感。同时,彤彤真正的改变也是源于参加到集体生活中,通过分担事务、为大家服务,让老师和同学认识自己,在他人的评价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自我评价,从而获得了自我发展。

20211230134149_61872

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快速地融入集体生活呢?

1.家长要有意识地关注、参与孩子集体的建设

孩子如果能够感受到家长对于自己班集体的关注、重视,对于自己班集体的了解和期待,会更容易对班集体产生安全感、认同感,更愿意融入所在班级的集体生活。因此,家长在孩子班级的建立之初就应有意识地关注、参与班级建设。例如,积极参选家委会、通过家委会推动集体建设,万一未能入选家委会,也可以积极支持家委会的工作(包括建言献策、配合工作、积极反馈等)。

2.对集体活动保持积极态度

随着孩子进入小学,家长会发现在日常学习之外,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科技节、文化节、体育运动会、绘画展等,有些活动需要家长帮助或指导孩子去完成,有些活动需要家长做志愿者服务……对此,家长要有积极的态度。在小学阶段,丰富的集体活动和校园生活,有助于扩展孩子的学习经验,促进孩子多方面素养的发展。家长应看到集体活动的教育价值,尽可能多地参与学校和班集体的活动,通过家校合作,支持孩子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获得发展。

3.鼓励和帮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应支持、鼓励孩子参与集体事务、参加集体活动。一些家长常以现实的好处(比如是否有利于评价、评分等)作为是否支持孩子参与集体事务的判断依据,其实,对孩子来说,参与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参与本身就是好处。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