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 短时间内,让孩子记忆的东西别超过9个——7±2法则

  • A+

儿童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短时间内,让孩子记忆的东西别超过9个——7±2法则 

19世纪中叶爱尔兰的一位哲学家发现,如果将一把子弹撒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子弹;1887年,心理学家雅各布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人们能够回忆出的数量约为7个;发现遗忘曲线的艾宾浩斯也发现,人们在阅读一次后可记住约7个字母,这个规律就是“7±2效应”。

普普通通的数字“7”为何会引起这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兴趣?不妨让我们先读一行随机数字,如71863945284,接着闭上眼睛,按照你所记忆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如果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可能会回忆出7个数字,也可能多至9个,少至5个,即7±2个,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神奇的“7±2效应”。

神奇的“7±2法则”不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记忆的窗户,让我们了解了短时记忆的规律,还告诉每一位父母这样一个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的好办法:孩子在记忆的时候,你要引导他们将记忆的信息组块控制在7±2的范围内。

下面这则故事中的母亲就是利用神奇的“7±2法则”这一记忆规律帮助孩子提高记忆效率的。

最近一段时间,晓婉总是抱怨自己的背诵能力,老师安排同学们背诵一篇课文,她往往是越背越乱,不光搞不清楚文章的前后内容,而且还会把不相干的两篇文章拼凑起来,简直是一团糟。

细心的妈妈看出了孩子的这一苦恼,和孩子耐心交谈后,决定每天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饭的第一件事就是辅导女儿背诵课文。

一天晚饭后,有着教育经验的妈妈接过晓婉递给她的语文课本,翻到要背诵的那篇文章,粗略看了看,足有一千多字,她先是指导女儿把这篇文章按照段落分成了几部分,又通过组合的技巧将各个段落接在一起,结果,在妈妈的指点下,晓婉很轻松地就记住了这篇文章的完整内容。

然后,晓婉又按照妈妈的方法,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背熟后再把它们连起来背。就这样,晓婉很快就把这篇文章记熟了。

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晓婉用同样的方法背完了老师布置的其他需要背诵的课文。在晓婉的脸上也很少会看到为了背诵课文而愁眉不展的表情,放学后也总会跟爸爸妈妈讲老师的课是多么的妙趣横生。不仅如此,晓婉的语文老师也总是表扬她能清晰地记住并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而晓婉也从未觉得学习是件苦差事。

7add2

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短时记忆的容量,这只“看不见的手”导演的好戏。这也正是神奇的“7±2法则”给我们最直接的启示:一个人在短时间内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不要幻想“一口吃一个胖子”。人的短时记忆就好比一个家庭电表,如果同时开的电器过多,那么只会把保险丝烧断。晓婉之前的问题就出在一下子把记忆的电力开得太足了,结果只能越背越乱。

而深谙教育之道的妈妈,就充分考虑到了7±2的特点,从而合理安排孩子的背诵任务,那就是短背比长背好,把长的内容分隔成合适的知时记忆的分量来背诵,然后再通过组合的技巧将各个段落接在一起,这样孩子就可以记住一段长篇的完整内容了。结果,孩子背得容易,学得也有意义。否则就会像电力超载一样,出现认知超载。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