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教方法,心灵养料——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 A+

孩子早教方法 心灵养料 

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我们一定不愿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智商高、能力强,却不愿分享、不懂关爱、自私冷漠的人。因此,让我们都来做有心人,从小给予孩子爱的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分享的人。

方法一:让孩子从小学分享

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形成的,大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去做。如:饭后吃水果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水果分发给大人,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而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你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

家长不要娇惯和溺爱孩子,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无限制、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给予他特殊的地位。应该适当地让孩子明白他所得的不是理所应当的,而是大家因为爱他而给予他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和感谢,学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跟家人、小伙伴共享。

扩大孩子的同伴交往范围也很重要。家长应确保孩子有较多的玩伴。同伴范围有限,孩子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也体验不到合作和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成长。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可以让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让孩子在同伴游戏交往中,变得大方得体,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养成关爱他人、谦让友好的行为习惯

方法二:身教胜于言教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相信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当孩子看到妈妈打来一盆热水,帮奶奶洗脚时,他也颤颤巍巍端来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由此,我们也会深切领悟到榜样、表率的作用。

比如:天冷了,妈妈给亲戚家每个孩子编织了一副小手套;端午节,奶奶给幼儿班中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咸鸭蛋;六一儿童节,爸爸特地买来一个蛋糕,让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

榜样、表率教育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榜样是习惯的基础,而习惯是人格的基础。我们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为形成良好的人格打好基础。

doingchore6

方法三:表扬与鼓励相结合

让分享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对小孩子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对自己所喜欢的物品表现出占有欲是此年龄段孩子固有的特征。家长要保证每次的分享不是在成人的强求和专制下进行的。我们要努力做到用快乐的情绪真实地和孩子分享,对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慢慢习惯并乐意分享。

从小我就引导依依:好吃的、好玩的要大家一起分享。当然,最初她还不懂得何为分享,也不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但每当她做一次大方的“给你吃、给你玩、给你看”的行动时,我都会用行动来肯定她、鼓励她、表扬她。在她小小的心灵深处懂得:这样做,爸爸妈妈喜欢。

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对于孩子乐意与人分享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家长的态度不仅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学会并乐意分享,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否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家长的表扬、鼓励也应适度,防止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做出分享的行为。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把一切都让给孩子,这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爱心需要从小培养,一个懂得关爱的人才能更好地立足社会。爱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给孩子的心灵插上爱心和分享的翅膀,孩子才能成为一个有爱心、会分享、会生活、会学习的人。

孩子早教方法,心灵养料——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身教胜于言教,表扬与鼓励相结合。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