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家庭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为什么孩子会有暴力行为?

  • A+

青春期家庭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

为什么孩子会有暴力行为?

一位在中学担任心理老师的朋友前不久接待了本校的“小霸王”。她先请他讲一件最有趣的事情。他说不久前他和几个同学把一个邻班的男生绑在树上打,他边说边模仿受害人求饶的哭腔,还把手机递给她,让她看他们当时拍下来的照片。

“你们为什么要打他?”

“就是开开玩笑而已,学学我们经常打的一款游戏。”

“你有没有想过,你觉得是闹着玩,但他承受着想死的疼痛和痛苦呢。”

“没那么严重。老师,你也太认真的了吧。”他说话时满不在乎的表情,绝对让妈妈们感到恐惧:他如果以现在的状态长大成人怎么办,太可怕了。

这个孩子的妈妈也告诉我的朋友,她和孩子的爸爸用尽了办法,说服教育不管用,儿子挨的棍棒不比别的孩子少,但他就是屡教不改。

这位妈妈陷入了管教的误区。对这种孩子讲,打人是不对的,就像让孩子背英语单词一样,一阵子就忘记了;而用暴力管教,只会让孩子更迷信暴力的作用。

孩子从小接触暴力游戏,也会更助长暴力倾向。无论是玩反恐游戏,还是打怪兽,孩子都会想更快或尽可能残忍地杀死对方。这使孩子不断研究暴力的效果、执行杀人的方法。

然而,不少妈妈和孩子觉得,这不过是虚拟的游戏而已,关了电脑,从椅子上站起来,马上就会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了。

但心理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在储存信息时根本区分不出信息的真实与否。虚假的信息,比如将一张合成的照片展示给当事人看,说他幼儿时曾去游乐园坐过过山车,这时当事人就会开始“回忆”一些细节。其实当初他根本就没去过游乐园,但他的回忆就像真的一样。暴力游戏也有同样的影响。并且,因为长期不断训练施暴和杀人,孩子会对别人的痛苦变得麻木,所以在现实中做出暴力行为时不会产生负罪感。

其实,青少年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除了自己经常被一些年龄大、力气大的大哥哥欺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家里目睹过暴力或长期遭受家庭暴力。那种在家被打时缩成一团不敢动的青少年,在外面最可能做出暴力行为。当然,并不是父母暴力,孩子就在所有地方都表现出暴力倾向。只有当他将父母施加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套用在别人身上却没有受到处罚时,他才会不断向别人施加暴力,比如最初是年龄较小的同学,或是家里的奶奶,然后逐渐发展到妈妈和爸爸。

fighting3

孩子不断在学校做出暴力行为,也与妈妈的错误认识有关。很多时候,孩子欺负了其他同学后会狡辩是在开玩笑,而他的妈妈就以此为依据,主张自己的孩子是无辜的。因此,当受害者的父母要求施暴者的父母管教孩子、指责施暴者时,有些妈妈会说:“我的孩子绝对不会那么做!”而那种护子心切的妈妈可能会说:“小孩子开个玩笑,你犯得着这样指责吗?”或者说:“让你的孩子现在就动手打我的孩子吧。这样就扯平了。”

还有些妈妈,即使知道自家孩子是施暴者,也想包庇孩子,所以通常会否认孩子的施暴事实,或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这些妈妈觉得,如果承认孩子施暴,孩子在学校会受到处罚。但妈妈们的这些言行,助长了孩子继续欺负别人的气焰。所以,妈妈的放纵也是孩子产生暴力行为的重要原因。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