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沟通
正能量“家长群”
家教指导案例
同同和心心是一对姐妹,两人相差2岁,现在分别上幼儿园大班和小班。自同同上幼儿园起,他们的父母开始有了与女儿同班同学的家长相互交流的“家长圈子”,因同同而出现的“家长群”在育儿的道路上给了父母很多的帮助和鼓励。大家的交流主要是微信的线上交流,互相分享一下彼此的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共同探讨应对的措施,这些相互理解、乐于互助的家长给彼此带来了支持,也让孩子们更加亲密友好,快乐成长。
而到了心心上幼儿园时,情况却有了一些变化,与心心的同班同学的家长们形成的“家长群”给父母带来了更多的焦虑、不安和无奈。心心班里的家长,有几个人总是表示对老师或者对其他家长的不认同,家长在“家长群”里不断抱怨,家长相互交流的内容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满。这也对家园关系造成了不良影响。爸爸妈妈对心心的成长,变得担忧起来。
家教指导案例解析
微媒体是一个开放的无形空间,这个空间的辐射能量可能会比有形的纸媒更大。有时候,家长在微信群里的一句鼓励和信任的话会给大家带来信心、理解和支持,对群体带来积极影响;而负性的情绪会在这个群体里共振、发酵,对群体带来消极影响。
在无形空间中,人们容易从众。从众是一种人们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的反应。通常,人们从众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接纳,也就是内心认可社会压力,并在行动上保持一致;二是顺从,也就是迫于外部压力而与群体趋同,但内心并不赞同,从众心理会影响家长们在群体里的行为。
案例中,同同班的“家长群”中充满理解、互助的交流讨论给家长和孩子都带来了更加积极的影响,而心心班的一些家长,在他人的抱怨之下也更多地关注幼儿园教育中的负面做法,带来的是消极影响。
心心班的“家长群”中,有些家长在看到别人时常抱怨之后,也开始经常表达对幼儿园的不满。有些家长原本是愿意分享互助的,但迫于存在一些相互抱怨的家长,他们也就不愿发声了。“家长群”中如果有多人、多角度地发表观点,对群体决策会更加有利。家长在群里的时候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尽可能用建议的方式对事情提出想法,而不是对人进行人身攻击。回应的家长也应尽可能全面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审慎评价,积极建言献策,避免跟风指摘。大家共同努力,主动营造积极的沟通环境。
家长群的家教指导
1.主动投入,为“家长群”注入正能量
家长首先要做好自己,努力成为一名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家长。在一个群体中,这样的家长越多,通常也会促进“家长群”朝向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方向发展。
其次,家长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幼儿园及老师的教育行为,对正向行为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不妥的行为理性看待并通过合理途径恰当地提出建议,而不要在群里一味发泄不满。
2.有选择性地讨论和分享群话题
不是每个与孩子教育有关的话题都可以在群里讨论的。涉及个人隐私、容易引发家长群体产生担忧、焦虑、
恐惧等负性情绪,以及引发家长的猜忌、攻击语言和行为的话题不宜在群里分享和讨论。因为这些话题会影响家长的思考和判断,对家长和孩子造成伤害。
因此,家长应该有选择性地讨论和分享群话题,多分享积极观点,开展更多的开放性的讨论,不评价、不攻击,善待发言者,为家长群”带来更多的资源、观点,促进良性循环,创建积极向上的“家长群”,为自己的孩子和班里其他孩子的成长搭建更好的成长环境。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