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青春期心理健康 青春期孩子
正面管教——抽烟真的很酷
下面这个场景,很多妈妈都非常熟悉,因为很可能在收拾孩子的房间时,偶然间看到书桌上有个打火机。等到孩子放学回家后,妈妈便开始问儿子:
妈妈:你是不是在抽烟?
儿子:不知道妈妈在说什么。
妈妈:你拿打火机做什么?
儿子:什么打火机?
妈妈:这个,妈妈给你收拾房间时从你的书桌上拿的。
儿子:这个啊,朋友的。他过生日,让我给他点蜡烛。点完蜡烛,随手就把它放在口袋里带回来了,忘了还给他。
妈妈:真的?妈妈还以为你在抽烟。现在总算放心了。
儿子:知道了。
似乎一切都风平浪静了。没想到几天后又在给儿子洗衣服时忽然闻到了一股烟味。孩子放学回到家,妈妈一把将他拉过来。知道孩子抽烟时,妈妈们都很生气。
妈妈:你骗妈妈,说打火机是朋友的。你在抽烟。
儿子:妈妈就是不肯相信我。
妈妈:今天妈妈洗你的校服时,闻到一股烟味。
儿子:妈妈弄错了吧,估计是因为和爸爸的衣服放在一起才有味的。
妈妈:今天本就没洗你爸爸的衣服。
儿子:想起来了,昨天遇到朋友的爸爸开车接他,所以搭了顺风车。你不知道,他爸爸是个老烟民,车里总是一股难闻的烟味。
妈妈:还不肯承认?
儿子:妈妈,你还在怀疑我?你看看你儿子,像抽烟的那种人吗?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要抽烟?
妈妈们发现孩子抽烟需要一段时间,因为孩子会想出很多办法来隐瞒抽烟这件事。记得当年我上初中时不少男生都抽烟,尤其喜欢在课间休息时跑到厕所去抽。如果在教室里抽,就会站在窗边,边抽边用作业本扇。因为被老师抓住的后果很严重,轻则警告处分,重则留校察看——在青少年看来,被处分是非常没面子的事情。所以,只要当时自己手里没有烟,一般都是不会承认抽烟的。
这种情况到今天也没有改变多少。今天的孩子们抽烟,即使被抓了现行,也会先否认。这时,很多妈妈都开始指责孩子不学好,而不思考孩子为什么要抽烟。
我询问过很多抽烟的中学生,他们都说开始抽烟时非常难受,要是没有抽烟同学的怂恿,肯定不会再抽一口的,更别说能坚持下来了。我问他们现在抽烟的感觉怎么样,他们说没感觉,只是觉得抽烟在别人眼里应该是件很酷的事情。青少年抽烟的这种心理与大学生酗酒如出一辙。
在普林斯顿大学这个古老庄严的校园里,有一个特别的传统:许多由年轻学子组成的社团中,酒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高智商的学子并不觉得喝酒本身很酷,他们也觉得喝酒非常难受,并且也目睹其他学生因为狂饮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行为怪异,但他们都认为其他人觉得酗酒很酷。所以,虽然有这些惨痛的经验,但他们仍然会去参加豪饮聚会。
同样的,孩子偷偷地抽烟,并不是他觉得抽烟很舒服,而是他认为别人觉得抽烟很酷。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这是因为心理学研究已证实:我们的自我意识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觉得他们如何评价我们。但这只是一种错觉。部分人可能觉得抽烟很酷,但多数人非但不觉得酷,相反,觉得抽烟是种令人讨厌的行为。
爸爸和老师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在儿童时期,爸爸和老师是孩子的崇拜对象,如果这时孩子觉得爸爸或老师抽烟很酷,很有个性,那他进入青春期后就可能模仿。为了表现得有个性,有些孩子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比如有一位妈妈说,她儿子不但抽烟,还用烟头在胳膊上烙下一个品字形疤痕,并以此为联络其他中学生烟民的信号。
同伴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家庭的影响。根据心理学上的社会传染理论:行为或情绪会以类似于多米诺效应的方式在某个群体中传播。所以,无论是离婚、结婚、性行为,还是抽烟,只要最好的朋友经历了,其他人很快就会受到影响。
孩子抽烟的几种原因:
1.觉得别人认为抽烟很酷。
2.爸爸或老师的示范作用。
3.寻求同龄人的认同。
4.受身边朋友抽烟的传染。
5.情绪抑郁。
正因如此,如果你的孩子所处的朋友圈子中流行抽烟,那他抽烟只是迟早的事。尤其是你的孩子还小但他的朋友都比他大时,他抽烟的可能性就更大。因为团体意识会迫使年幼的学生抽烟:想得到同伴的认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模仿他的行为,而这时的孩子非常需要同伴认同。所以,五六年级是青少年吸烟的第一个高峰期。
还有一种情况是,青春期性发育提前或延后,都会使孩子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往往通过吸烟来缓解压力。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具有用尼古丁来缓和抑郁情绪的本能。这就是说,越忧郁的人,对香烟的依赖程度越深。
另外,妈妈们还应知道一个重要的事实:烟瘾越大的人,越可能患上抑郁症。所以,妈妈们帮助孩子戒掉烟瘾是非常有必要的。
青春期心理健康,青春期孩子,正面管教——抽烟真的很酷,觉得别人认为抽烟很酷,爸爸或老师的示范作用,寻求同龄人的认同,受身边朋友抽烟的传染,情绪抑郁。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