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儿童教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
“我生气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宝宝到了三四岁时,会有一段时间特别容易生气。有位妈妈说道:“有一次,送宝宝去幼儿园,刚进门,就接到两个老师很突兀的投诉,说昨天宝宝在操场上做操的时候莫名其妙地生气了,跑到远处的操场上生闷气,两个老师怎么劝也劝不回,就在太阳底下晒着,过了好久才回教室。当时,我也发觉宝宝老是一有点不如意就发脾气,在家也一样,说教也好,批评也罢,他都始终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以前都很乖,根本不就乱发脾气。”
对此,很多父母都有类似这样的突兀遭遇,但是都不是很了解,以为是孩子的脾气突然变坏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宝宝有这样的表现,说明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当孩子为某事赌气的时候,斥责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事实上,宝宝这个时候渴望的,是得到尊重。
课上,老师发现满满总是不参与发言。整班的小朋友都举手发,但他却根本不予理会,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看到满满的样子,老师便单独请他发言。
可是,他不愿意读。老师耐心劝说两句,谁知满满突然生气,撅着嘴,就是不读。老师一见,知道再劝说、再启发都是枉然,只好让他坐下。
等到小朋友开始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静静走向满满,想跟他交流几句。然而,满满原本双肘俯在桌子上,见老师走近,便转过身趴到自己的椅子后背上。
老师看了看背对自己的满满,心道:“这孩子,莫名其妙地生什么气呢?”
回到前台,老师在大家练习结束后,笑着说:“老师现在有一件事,那就是要向满满说声对不起。刚才他还没准备好,没有举手,我就要他发言,有些不尊重他。如果他再思考一会,或许他就会回答了。所以,老师要郑重地对满满说声:对不起。满满,你能原谅老师刚才的粗心吗?”
他还是不理睬,表情没有任何松动,一脸的蛮横与不屑。上半节课里,满满还是持续着生气的状态。不听讲,也不读。偶尔会向老师瞟过来几个眼神,仿佛是某种试探。老师发现了,对着他微笑,他赶紧把眼睛避开。
到了下半节课,他终于抬头看着老师。这时,老师走近他。这次,满满不再转身背对老师了。老师叹气:“你干嘛生气啊!”
“老师,我现在没有生气了。”
“可是,你刚才很生气啊!老师至于让你生气那么久吗?生气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你自己不开心。半节课都不开心,那多没意思啊!”
满满听了,笑了笑。
“以后啊,尽量少生气。或者说,生气的时间不要太长。因为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为不必要的事情不开心。懂么?”
“懂了,老师。”他点头。
别看孩子年纪小,一旦发脾气还真了不得,这个时候,他并不一定为了什么而生气,之所以“无理取闹”,莫名其妙地生气,其实是独立意识在“作怪”。对于孩子无故生气,或许你会觉得不可理解,但是你不能一味地斥责,更不能无视。如果你无法正视宝宝的“无理取闹”而发脾气,认真对待,对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健全的发展非常不利。
在宝宝成长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尊重需要——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渴望。这一需要的满足来自于宝宝逐渐觉醒的自我肯定的意识。宝宝是否能够树立积极主动的自我人格,就在于其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为了得到他人的尊重,宝宝们便会通过各种方式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一旦正常的表现没有得到反馈,他们便会用一些消极的办法引起注意,比如把整洁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把某件物品打烂,在有客人来访时大吵大闹生出事端。
有时,宝宝还会借助一种更为隐蔽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如反复强调自己的不舒服,“我被虫子咬了”等。其实,这些状况并非实情,只不过是宝宝引起成人关注的信号,宝宝是想通过父母对他们的关心感觉到自己的重要。若是父母不对其表现关注,他们就会生气,一般都是默不作声的赌气。
馨馨妈妈早上抱馨馨去晒太阳,每当这时她都会手舞足蹈的。回来之后,她就会睡上一觉。这次到了中午睡觉时,她要玩,不肯睡了。由于她太闹了,馨馨的爸爸就不乐意了:“宝宝,你这样我怎么睡得着哦?”馨馨爸爸下午要上班,上午必须补充精神。
没办法,馨馨妈妈只好起来抱着她到阳台上晒太阳。
等馨馨爸爸上班后,妈妈抱着馨馨上床睡觉,可还没十分钟就醒了,后来又边喂奶边睡,可馨馨一双小脚不停地踢,一刻都不得安静。
后来,她直接是奶也不吃了,可怜兮兮的望着妈妈哭。妈妈连给了几次奶,她都不吃,一个劲地哭,妈妈终于发火了,便轻轻地拍了她两下屁股作惩罚,哪知她竟呵呵呵地破涕为笑。
馨馨妈妈看着古灵精怪的孩子,干脆转过身不理她了,她一看母亲不理自己,便又哭了起来。
正好隔壁的阿姨来抱馨馨去玩,馨馨妈妈心想,终于可以落个清净了。而一向最亲妈妈的馨馨,居然一个劲地对着阿姨猛笑。
到了黄昏时分,馨馨妈妈去阿姨家接馨馨,让她没想到的是,一向看到妈妈就兴高采烈的馨馨突然低着头不理馨馨妈妈,还一个劲地往阿姨怀里钻。馨馨妈妈叫她:“宝宝——宝宝——”
馨馨只是冷冷地看了她一眼,继续和阿姨玩。馨馨妈妈一看这状况,连忙和她玩藏猫猫游戏,想要逗她笑笑,可是馨馨居然没笑,看了妈妈一眼又马上扭开了。
看着一向最亲妈妈的宝宝,居然不理自己,而是一个劲地往别人怀里钻,馨馨妈妈心里真难受,充满了内疚。
很多父母都没想过,宝宝生气的真正原因,或许他只需要一点关心与尊重而已,而不是忽视。宝宝哭闹,别以为冷落一下就可以了,有的时候,你必须关注其真正的想法,考虑其心理需求。
其实,宝宝的自我意识萌芽之后,往往表现得很自我,生气与无理取闹是常有的事情,这个时候不应该忽视不理或胡乱教训,也不能冷落宝宝。宝宝自我意识的确立,对于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所处的心智阶段的限制,宝宝内心中被尊重的渴望无法像饥、渴、睡、泄等生理需求那样简单明了地表达给成人,于是,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展示出来。
就整个幼儿期来讲,宝宝基本上都是接受成人的旨意,服从成人的安排,这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不过,有时,宝宝会表现出对成人旨意的对抗行为,比如他们会自己选择穿哪一件衣服,自做主张看哪一部卡通片,玩哪一个玩具,把父母的要求当作耳旁风。
在成人看来,也许宝宝的行为理由根本站不住脚,但宝宝却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坚持自己的主张,一旦如愿,他们便像打了胜仗的战士一样志得意满,而绝不会对成人的失望与无奈怀有一丝歉意。
其实,这是自我意识的体现。如果宝宝表现出对抗行为时,一味地威逼宝宝顺从听话,势必抑制宝宝的天性,阻碍宝宝的健康成长。对此,父母应该透过宝宝的行为与语言表现,识别他的真实意图,并给予尊重。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