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题一:品德培养——培养自理能力

  • A+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专题一:品德培养

培养自理能力

案例

乐乐爱吃零食,不爱吃饭,妈妈很担心,想尽办法做既好看又美味、又健康的饭菜,只要看到孩子愿意吃,妈妈心里就高兴。有时候,乐乐还想玩耍,不想上桌吃饭,

妈妈就分出饭菜端到孩子面前,一边喂她吃,一边让她玩。有时候,乐乐上餐桌吃饭,没有看到自己的小碗,便大声说道:“我喜欢粉色的碗,我的碗呢?!”这时候,

妈妈赶忙把粉色的小碗拿过来。

乐乐上幼儿园以后,回家告诉妈妈:“老师说了,在家里要自己吃饭。”妈妈听了很高兴:“乐乐现在是大宝宝了,要自己吃饭了,真棒!”看着孩子自己吃饭,弄得满嘴的油腻和饭菜渣,妈妈一边乐得合不拢嘴,一边拿纸巾帮孩子擦嘴。慢慢地,乐乐每次在家吃饭弄得满嘴油腻不舒服的时候,便对着妈妈说:“嘴!嘴!我的嘴!”妈妈便赶忙拿纸帮乐乐擦干净。

解析

独立性是儿童重要的心理品质,独立性的发展是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与其未来创造性的发展密切相关。独立性也称自主性,是指在没有外界指导和要求的情况下,自己有能力做出决定和执行这些决定,并愿意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负责。幼儿阶段,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

独立性,但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从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来看,2岁之前需注重培养饮食、排便的独立和自理,3-4岁要培养幼儿自已穿戴衣帽和鞋袜、自己收拾整理玩具等的习惯,4-5岁要注重幼儿情感独立性的培养。

案例中,妈妈一心想着如何让孩子吃饭而忽略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还没有养成独立饮食的习惯,需要妈妈的迁就,如把饭菜端到孩子面前,一边喂吃一边玩;在餐桌上吃饭时,妈妈对孩子也是有求必应。经过幼儿园生活的锻炼,孩子逐渐能够独立饮食,但妈妈缺乏教育的敏感性,还没有意识到孩子独立性的问题。拿纸擦嘴本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仍然由妈妈包办代替。过度呵护实际上是一种剥夺,乐乐的独立性发展因此会受到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会

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案例中的教养方式属于娇惯溺爱型,即父母包办代替和无原则地迁就满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容易过分依赖他人,缺乏自我独立的愿望和能力,行为缺乏主动性。

teeth

家庭教育指导

独立性发展较好的孩子,其父母往往是把鼓励、支持和适当的要求与限制相结合,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事、自己处理问题,同时能按照外部要求调整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般而言,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1.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方面,培养孩子从最初学会自己吃饭、排便,自己刷牙、洗手、洗脸,到自己收拾玩具、物品,自己穿衣裤、穿鞋等,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孩子一开始很难养成习惯,也缺乏做事情的技巧,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并逐渐从中抽身出来。

2.鼓励孩子在家庭事务方面做力所能及的事

无论是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都应鼓励孩子从小参与家庭事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一位妈妈交给4岁的儿子一项任务,让他负责每日餐前为家人摆好筷子,孩子从做这件事中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家庭生活的参与感。

3.培养孩子在问题应对和关系处理上的独立性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在同伴交往中遇到矛盾、冲突时,父母可以教孩子如何做,但不要为孩子代言,要让孩子自己面对,亲自处理。在孩子出现悲伤、沮丧等负面情绪时,父母要给予温暖的陪伴,在帮助孩子消解负面情绪以后,引导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