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教育好孩子:培养孩子输得起的精神

  • A+

好爸爸教育好孩子 

培养孩子输得起的精神 

孩子输不起,是一种渴望成功的表现,也是好胜心强的体现。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小挫折,有输不起的心理的孩子往往会情绪低落,心里痛苦,这严重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培养孩子赢不骄傲、输不气馁的绅士风度真的很有必要。

周末晚上,丈夫说儿子和他下象棋下到深夜12点。

妻子忙问:"这么晚,你让他了吗?"

“没有,我一点也不让呢。"丈夫笑着说。

"那他会不高兴吗?"

当妻子听说儿子没有不高兴,而且输了之后还要战斗到底时,不禁高兴得像孩子似的直拍手。为什么她这么高兴呢?这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那时候,丈夫和儿子下棋,目的是培养孩子对象棋的兴趣,因此总是让着儿子,结果儿子下赢了就高兴,下输了就生气,简直无法接受失败。

记得有一次,儿子输了,脸色大变,大发一通脾气,大哭大闹,爸爸说了他几句,他最后把棋盘都掀掉了,气得爸爸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说了一大串"胜败乃兵家常事,哪有只赢不输的"等道理,但是儿子一点也听不进去,最后两人不欢而散。以后一提到下棋,儿子就回避。

在这之后,爸爸花了很多心思才找到了培养儿子“输得起"的精神。比如,爸爸会跟儿子商量,下三局只要儿子能赢一局,爸爸就给他讲故事;能赢两局,爸爸就送给他一本故事书。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儿子,让孩子每次在三局中都会输掉一局或两局。渐渐地,儿子明白了输赢的道理,也就看淡了输赢。

生活中,爸爸要警惕孩子“输不起”的心理,多和孩子讲一些勇敢接受失败、不断努力求胜的人的故事,让还知道输赢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输”并不是丢人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念念不忘。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孩子的心理成熟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孩子在输赢面前能坦然面对。

方法一:适度安慰,讲清道理

孩子输了之后,适度的安慰是必要的,此时爸爸应对孩子失落的心情表示理解。等孩子情绪稍稍缓和下来后,再主动邀请孩子玩同样的游戏,并且故意输掉,然后表现出霸道、生气的样子,让孩子体会别人的心情,是孩子明白输了之后的失态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再告诉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相信孩子会容易接受的。

方法二:将心比心,巧妙沟通

幼儿自身能力有限,面对挫折的忍受度低,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常常把责任归罪于别人。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爸爸应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告诉孩子:“你想赢,别人也和你一样想赢,如果别的小朋友输了,不甘心,吵着说不算,或是阻止你赢,那你会不会生气,还和他玩吗?"用这样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便于孩子反省自己,发现自己错在哪里了。

爸爸运用将心比心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孩子就比较容易反省自己,继而拓展各方面的能力。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和同伴大大小小的冲突中慢慢累积经验,学习与人相处社会能力的。

child19

方法三:模拟游戏,培养能力

玩游戏时,爱玩又不服输的孩子,一般来说是自尊心强且缺乏安全感。他们很害怕输,一输就无法肯定自己。同时,好胜心强的孩子更无法接受输的事实。

爸爸们可以和孩子玩游戏,当孩子输了也给孩子奖励。但是前提是让孩子说出输的原因。孩子年龄小,也许想不清楚,爸爸可以循循善诱,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态。

方法四:游戏时,不要让孩子

和孩子下棋、打扑克、拍球时,家长总喜欢让着孩子,让孩子当胜利者,看着孩子欢呼的样子,家长也心里高兴。其实孩子与家长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我们觉得让让孩子只是玩玩而已,而孩子却把游戏当成“工作”一样对待。游戏时总让着孩子,会导致孩子不能接受输的结果,这也滋长了孩子“输不起”的心态。

要知道,在家里有人让着孩子,在今后的竞争中,谁又会让你的孩子赢呢?到那时候,孩子失败了又怎么接受得了呢!所以,为了孩子更好地面对将来的竞争,在平时的游戏中,爸爸尽量不要让着孩子,让孩子尝一尝失败、输的滋味。

方法五:让孩子多输几次

对于“输不起”的孩子,爸爸不妨让他多输几次,事后任由他发泄,不要理睬,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很没趣,同时也是在磨练他的受挫心理,有利于培养他“输得起”的心态。

等孩子发泄完了,爸爸应该告诉孩子,无论干什么,总会有输赢,如果总让别人让着自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别人也看不起你,只有输得起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相信孩子经历过这样的教育,会慢慢接受输得起的心态。

父亲手记:当孩子"输"了时,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爸爸要告诉他:“这次输不代表每次都会输,只要尽力参与,总会有办法成功的。"让孩子正视失败,才能让他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不至于被失败和挫折打倒。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