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发挥孩子的潜力——够得着的目标才有吸引力

  • 291
  • A+

教育心理学 

发挥孩子的潜力 

够得着的目标才有吸引力——篮球架效应 

如果孩子不容易实现一个目标,父母可以把这个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更小的目标,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实现。

家庭教育启示

有一个初中生,平时考试成绩在班上总是名落榜尾。有一次他考试成绩有进步,名次跃居班里中等以下,父母知道后兴奋不已,对儿子说:“这次进步很大,中考时一定要考个全班第一!”

儿子听了父母激励的话语,不但没有半点喜悦,还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整天唉声叹气。因为他认为,自己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是不吃不睡,使出全身解数,也考不了全班第一名。

这件事说明一个问题:父母为激励子女所设的目标,既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就像篮球架的科学设计那样,如果太容易达到,就不容易形成动力;如果太难达到,就会让人望而却步。只有合适的目标才对孩子有吸引力。 

缺乏把事情做到底的习惯,是许多孩子的通病。比如吃饭,有的孩子从来不把所有的饭菜都吃掉,而是剩下一片胡萝卜、一些米饭、半个橘子。这种倾向在学习和工作上也能反映出来。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学到一半时放下手里的东西,不再学了,又开始干起别的事情来;有的孩子练习钢琴时,开始还把手放在琴键上,没多久就不弹了,开始坐在那里发呆。

对此,根据篮球架效应,父母可以采用分割目标的方法,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最先拟定容易达到的目标,达到了之后,再开始追求下一个小目标。这样孩子才容易把一件看似很大的事情做到底。

比如学钢琴,让孩子用功学习时,不要只反复说“好好学习”,而应该说“再学习30分钟”。这样就给孩子指出了短期目标,孩子

干起来就有了劲头。孩子如果看到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目标,会油然产生“一定要努力”的干劲,而达到目标的喜悦会使他增强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动力。

又如,一个中学生每天睡懒觉,6:30才起床。爸爸强迫他每天早晨5:30起床,6:00开始读英语。一下子提前了一小时,孩子感到比较为难。妈妈出面调停,允许他6:15起床,他才轻松答应。半个月后,妈妈又让他提前15分钟起床,他又同意了。这样一步一步提高对他的要求,两个月后,他就能在5:30起床了。

总之,父母不要从一开始就给孩子提出过高的目标,而使孩子受到挫折;而应适度地定出孩子能够实现,但又有一些难度的小目标,通过小目标的逐步实现,来增加孩子的自信。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做任何事都能“持之以恒”的孩子。

basketballstands

教育心理学知识

我们都知道,如果篮球架有两层楼那么高,那么对着两层楼高的篮球架,谁也别想把球投进篮圈,也就不会有人去做投篮那样的傻事;但是如果篮球架跟一个人差不多高,让人不费力气就能“百发百中”,恐怕也会让人觉得没意思而不会去从事。正是目前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高度,才使篮球成为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使无数体育健儿为之乐此不疲。

篮球架的高度启示我们,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对人最有吸引力。这样的目标,人们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它。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