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教育:社交沟通——让社交礼仪渗入孩子的生活中

  • A+

蒙式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 

社交沟通——让社交礼仪渗入孩子的生活中

在《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中,蒙台梭利对孩子的很多社交活动给予了指导。在她看来,社交礼仪是孩子迈入社会、与人交往的基础。只有懂得并遵守相关礼仪,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往。

家庭教育案例

丹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从小就得到了全家人的宠爱,像一个小公主。

在家里,对于丹丹的要求,父母总是尽量满足。不仅如此,对于丹丹的行为,父母很少干涉,即使丹丹做得并不好。比如丹丹经常缺乏礼貌,父母的同事来家里做客时,她很少主动称呼和问好,即使父母督促她,她也不说话;丹丹喜欢看电视,还总是把音量调得比较大,即使家里有人睡觉,她也很少把音量调低。丹丹很少说“对不起”“谢谢你”之类的话,有一次她把家里的碗打碎了,却没有向妈妈道歉。妈妈也没有批评她,反而安慰她。

后来,丹丹上幼儿园了。可她依旧我行我素,日常的礼仪要求很少能做到,别人帮了她也得不到她的感谢。渐渐地,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她玩了,丹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

家庭教育案例解析

上例中,丹丹的行为缺乏礼貌,父母却没有多加教导,而是由着丹丹的性子。结果导致丹丹没有学会日常礼仪,小朋友们不喜欢她,社交上遇到障碍。

在蒙台梭利看来,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生活并不仅仅是与同学坐在一起,相安无事地听课或一起玩。她认为,真正的社交是大家的生活井然有序,孩子举止得体,懂得尊重、体谅他人。

蒙台梭利指出,孩子的行为是需要训练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需要得到规范。

1.社交礼仪是社交沟通的基础。

社交礼仪到位,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社交才能顺利展开。对儿童来说,学会日常生活中的礼仪更为重要。蒙台梭利认为,2〜6岁的儿童正处于社会规范的敏感期,社交习惯就在此时打下基础。如果这时没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日后很难纠正。因此,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礼仪的培养和训练。

2.家长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行为。

2〜6岁的孩子对社会规范较为敏感,很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礼仪,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做好榜样。

3.教孩子注重仪表。

一些孩子,尤其是男孩,喜欢玩闹,对仪表不太重视,衣服上经常有污渍。对此,家长要教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外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首先要卫生,这是基本要求,衣服有污渍时就要换洗;其次要整洁,头发、衣饰不能乱。此外,家长还要告诉孩子,衣着打扮要视场合而定。

4.教孩子礼貌用语。

“谢谢你”“对不起”“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是孩子必须学会的。这不单单是礼貌表现,更关系到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谅。家长要教孩子学会这些用语的使用方法,并让孩子学会各种礼貌称呼。一些孩子不懂得称呼别人,甚至由于害羞等原因会产生抵触感,这时,家长不要采取强硬态度,应耐心向孩子说明,让孩子逐渐懂得礼貌地称呼他人;也可以在家中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由父母扮演他人,训练孩子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同时让孩子学习各种称呼。

5.与人交谈要注意言谈举止。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真诚地与人交流。与人交谈时要正视对方,认真倾听,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更不能在他人说话时东张西望,站姿和坐姿也要注意。家长还要教孩子学会餐桌上的礼仪,比如保持桌面整洁、不要发出声音、不与人争抢食物、要等长辈和客人动筷后自己再吃等。一些家长有边吃饭边聊天的习惯,尽量不要这样做,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6.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交见面礼仪。

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问好、道别,可以先与孩子演练几次。还要告诉孩子,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打扰别人。还应教孩子一些相关技能,如父母不方便接电话时孩子要去接电话,在电话中应如何与人交流等。

除此以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图书、视频教程以及与孩子互扮角色等方式,教孩子懂得一些基本礼仪,如在公交车上要给需要的人让座,排队时不能插队、开门关门不要太大声等,要让孩子懂得为他人考虑,能够成长为一个懂礼貌的人。

reading1

蒙氏早教心经:

1.社交礼仪是孩子迈入社会、与人交往的基础,只有懂得并符合相关礼仪要求,孩子才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往;

2.家长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要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3.教孩子注重仪表,要干净整洁;

4.教孩子礼貌用语和称呼;

5.与人交谈要注意言谈举止,公共场合的行为更要多加注意;

6.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社交见面礼仪。

蒙特梭利教育,社交沟通——让社交礼仪渗入孩子的生活中,蒙式教育,蒙台梭利指出,孩子的行为是需要训练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需要得到规范。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