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蒙氏家庭教育 蒙式教育
让孩子在感觉训练中学会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感觉训练除了具有培养孩子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和感觉统合能力的作用外,还能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将教师称作“指导员”,因为她认为教师指导孩子如何进行感觉训练,而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做个“观众”,“除了观察,什么也不做”O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家长和老师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孩子是成长的主体,家长和老师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家长需要做的是掌握孩子的情况,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孩子合理的指引。
但是要想使家长或者老师只做“指导员”,在孩子的练习中只观察不说话的确有很大困难。在传统教育中,一旦学生犯错,教师一般就会紧皱眉头,立即出声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并且可能还会迫不及待地指正孩子。但是蒙台梭利明确指出,感觉训练的目的是在反复大量的练习中刺激孩子的感觉器官健康成长,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而非取得一次次练习的胜利。如果将感觉训练比作游戏,那么这个游戏的目的在于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而非将游戏打通关。因此,在训练中,家长和老师都不用急于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让孩子在错误中反复练习,最后达到提高刺激感觉器官健康发展的目的。
有这样一个案例。星期天的中午,妈妈在家陪刚刚1岁半的女儿玩一套益智玩具。这套玩具需要孩子将长方体、圆柱体等不同形状的玩具放入正确的位置。女儿因为年纪比较小,像圆柱这样比较简单的图形她倒是可以很快找到位置放回去,但是遇到棱柱或者菱形等稍微复杂一点儿的图形,她就半天无法对号入座了。妈妈看到她用力将一个三棱柱往四棱柱的位置里按,半天都放不下去,沉不住气了,忍不住上前去帮助孩子。她从孩子手里拿过三棱柱,将它放在另一个位置里。帮孩子完成任务的妈妈满以为孩子会兴高采烈,但是她并没有从孩子脸上看到高兴的迹象,反而有一些疑惑,很快她就低头又开始新一轮的游戏。但是妈妈发现,孩子依然会在三棱柱和四棱柱的位置上手足无措,好几次她都不知道三棱柱的正确位置在哪里,当然每次都是妈妈向她伸出援手。妈妈也很不解,为什么教了孩子这么多遍,她就是记不住呢。
其实在这个案例中这位妈妈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感觉器官的使用,如果孩子犯错,就说明孩子的感觉统合出了问题,比如触觉和视觉没有完全配合默契,导致游戏无法正常继续。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出手帮助孩子,虽然孩子做对了练习,却无法找到自己出错的原因,也就无法改正。在下一次的训练中,孩子可能依旧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对于孩子来说,他失去了在感觉训练中自我教育的机会。
孩子在感觉训练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训练,使自己理解感觉是怎么回事。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自己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自我教育。父母如果因为害怕孩子受伤而阻止孩子自我训练,孩子就会失去获得一项基本技能的机会。
一项能力的获得与娴熟地运用需要大量的练习,当孩子的训练出现问题时,他们会通过一遍遍的练习来提高和巩固能力。这时候如果家长突然插手帮孩子克服难题,孩子就无法在练习和自我教育中攻克难关,也就无法体会到依靠自己战胜困难的喜悦,如果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养成懒惰、不再勤于思考的习惯,开始事事都想着依靠父母。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孩子的感觉训练过程也是孩子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