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题一:品德培养——培养分享意识

  • A+

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题一:品德培养

培养分享意识

案例

小方上幼儿园已经一年多了,却没有交到好朋友。其实刚进入幼儿园时,还是有很多小朋友喜欢和小方玩耍的,但是几次相处之后,这些小朋友都不愿意和小方一起玩了。原来,小方和小朋友一起玩时,总是将自己喜欢的玩具占为己有,看到喜欢的水果或者零食就上去抢。妈妈也发现,小方似乎是一个不会分享且“自私”的小朋友。

妈妈决定和小方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一天,她和小方一同制作了一些曲奇饼干,并让小方带到幼儿园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品尝,但小朋友还是不愿意和小方一起玩。小方回家之后很沮丧,但妈妈还是鼓励他第二天邀请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慢慢地,小朋友又开始和小方一起玩了,小方也交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他逐渐明白了分享的意义。

解析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是把属于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共享,包括自己的财物、智慧、思想和情感等。分享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道德判断、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发展,均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幼儿期儿童的认知发展仍然处于自我中心的水平,容易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还不能准确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很少为他人考虑。案例中的小方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就会直接拿过来玩,正是认知发展的自我中心化的一种表现。

另一方面,幼儿期又是儿童的分享行为从萌芽期至飞跃期的发展阶段。4岁的孩子开始逐渐明白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是一样的,所以家长在这一时期需要主动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并根据孩子分享意识和行为的发展情况进行引导。

109

家庭教育指导

教会孩子懂得分享,并不是教会孩子一味地把自己的东西拿给别人,而是要告诉孩子分享带来的好处,教会孩子分享的方式。家长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帮助孩子发展分

享意识和行为。

1.角色扮演

根据幼儿期儿童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象征性游戏。在陪伴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创设较为生动形象的角色扮演情境,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分享行为。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动物王国”游戏,家长扮演小猫,孩子扮演小兔,小猫和小兔都想玩球,但小兔把球拿走了,小猫很难过,这时家长可以让孩子体会小猫的心情,引导孩子想出“小兔和小猫一起玩球”这样的解决办法。


2.榜样示范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应首先以身作则,如主动与孩子分享食物和玩具,与孩子分担面对的困难,与孩子分享想法和感受等。家长也可以将经常有分享行为的孩子作为榜样,采取奖励机制强化孩子的行为,从而逐渐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3.设立分享规则

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分享结果而不去进行分享行为,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害怕别人把自己的玩具玩坏,或者担心别人拿了玩具不还回来。这时,家长可以跟孩子共同设立分享的规则,如哪些东西是可以分享的,哪些东西只与熟悉的同伴分享,哪些东西是公用的,需要和他人轮流使用等。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