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高效能学习的金点子
让你的学习如虎添翼——记忆力超群的11种方法
方法六:画图制表,减轻记忆负担
美国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我们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那些附有漫画、插图、图表之类的书报,学习起来印象特别深刻。反之,阅读那些没有漫画、插图或图表的书报,印象就没有那么深刻。
直观形象的材料比枯燥抽象的材料容易记住,大量的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老师向同学们分别出示10个实物和语词,请他们当场回忆。结果,平均能回忆出实物8个,而语词只能记得7个。几天后,实物能回忆出6个,语词却只能回忆出2个。
为什么图表容易记忆呢?因为认识词语用的是人的大脑左半球,认识实物或图表用的是大脑右半球,而如果通过图表来记忆知识,则同时在使用大脑的左右两半球。
这就告诉我们,记忆复杂的学习材料,应该善于利用图表,这样不仅可以由繁化简,而且可以使记忆更深刻。比如历史年代不太容易记忆,就可以通过自制的历史年代表来帮助记忆。自制图表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头脑中对材料进行反复加工的过程,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列表是把材料分别集中起来,放在表中适当的位置上。往往是一张表整理出来了,条理也清楚了,脑子也记住了。列表记忆,运用范围广,类型多种多样,常用的有:
一览表:站在统观全局的角度,对复习材料进行鸟瞰,掌握其相互关系。
系统表:使复习材料系统化,便于通盘掌握和整体记忆。
比较表:对复习材料进行比较、分类,从特征上掌握知识材料。
统计表:将带有数据的复习资料制成表格。
网络图:用图示来突出知识各方面的关系。
示意图:将记忆的材料用自己明白的方式画出示意图,注意示意图线条要简洁,立意要新颖,如果采用水彩笔效果会更好。
方法七:通过分段,将大幅的材料化整为零
俗话说:“一口吞不下一头大象。”面对几十甚至成百个乒乓球,你越想一下子把它们抓起来放进盒子里,越抓不住。你想抓得越多,反倒抓得越少,常常抓了这个,掉了那个。而如果你一次只抓一个,很快一个个都放到盒子里去了。
把要背的课文分成若干段,每一大段里又可分若干小段。如此这般,一大篇课文就变成了若干小篇,若干小篇又可分成若干小段。一小段一小段记起来就不困难了。采用分段记忆的好处是:化整为零,增强记忆的信心;化难为易,在记住一段后会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记忆的积极性。如果要背历史年代、外语单词等,最好也把它们分成七八个为一组,记忆效率更高。
方法八:通过比较,厘清知识的异同
比较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差异点与共同点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比较,就难以辨别事物的特征,难以认定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难以区别事物的异同之点。
所谓比较记忆,就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记忆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弄清以至把握住它们的差异点与相同点,再进行记忆的方法。
比较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对立比较。记忆时,把相互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容易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2) 类似比较。很多知识在表面上极其相似,但本质上却有很大差别。复习时,应该通过比较,既找出相似点,又找出不同点。
(3) 新旧比较。即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一般在接触新知识时,把它与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比较的方法,形式不拘一格,概言之,就是“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世界上的事物纷繁复杂,从表面上看千差万别,在本质上却是相同或相似的,如果我们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就会记得更牢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