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庭教育指导专题一品德培养:融洽师生关系

  • A+

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品德培养——融洽师生关系  

案例

滨滨喜欢上历史课,初一的王老师总会讲一些历史故事,令滨滨人迷。到了初二,换了一位历史老师,新来的李老师与王老师的教学风格迥异。滨滨不喜欢李老师的教学风格,渐渐地对李老师越来越有抵触情绪,历史课上要么插嘴、挑老师的漏洞,要么不听课、偷偷做其他事。

一天,滨滨的爸爸接到班主任的电话,说滨滨今天在历史课上与李老师起了冲突,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态度回家后,滨滨说起这件事来仍然情绪激动。

原来,滨滨之前拿了自己写的小说文稿找语文老师指导,老师在课间肯定和鼓励了他,并反馈了一些修改意见。在接下来的历史课上,他便偷偷地改小说文稿,结果被李老师发现李老师要没收文稿,滨滨坚决不给,与老师发生争执。

“你认为李老师批评得不对?”在爸爸的追问下,滨滨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没有王老师教得好,我不想听他的课!”爸爸又问:“那你的历史课程怎么办呢?”滨滨说:“我自己可以看书学习,以后我都自己学。”爸爸看滨滨还有些生气,无奈地说道:“你想自己学也可以,但以后不要再和李老师起冲突,毕竟他是老师,你要尊重他!”

解析

小学到初中,学习环境、内容和老师等方面的变化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学校适应问题。其中,对老师的适应问题很值得家长们关注。

在小学,大部分孩子很容易接纳并依赖老师。而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师生关系会发生一些变化。

初中的师生关系开始变得比较复杂。有的孩子愿意将个人隐私告诉某位自己信赖的老师而不告诉父母,甚至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

但是,有的孩子也可能会用极端的方式与老师顶嘴,甚至公开与老师作对。因此,如果孩子能适应老师,就可能与老师建立亲近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而如果孩子不能适应老师,就容易形成较为对立的师生关系。

案例中滨滨最初遇到王老师,被其授课风格所吸引,逐渐形成了对历史老师的认可。后来换了一位老师,就产生新的适应问题,但滨滨仍以既定标准来评判李老师,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在案例中,爸爸也不认可孩子的行为,当发现孩子对老师带有情绪时,会首先考虑到对立的师生关系不利于课程学习。

然而,爸爸的引导是无力的,他没有引导孩子反思自己对李老师是否真的了解,也没有带领孩子去认识老师、适应老师,而是认可了孩子对老师的感觉和判断,并做出了“你想自己学也可以”的回应。

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来自家长的认可,孩子获得的信息是:你可以不接受李老师,但在表面上还是要与老师和谐相处。这样的引导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师生矛盾在所难免。

203

家教指导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指导者、成长的领路人,师生关系是初中孩子需要认识并处理好的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孩子的学业发展、人格完善等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初中,家长应注意预防孩子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老师,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引导孩子尊重老师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认识老师—一从对某位老师、某几位老师的认识,逐渐到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让孩子知道每一位老师之所以能成为教师,都需要达到一定的专业基础、学识水平、理想信念等职业要求,从而建立起孩子对老师(教师职业)的认可与尊敬。

2.引导孩子认识、接纳老师之间的差异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认识风格不同的老师。由于年龄、学识、生活阅历、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他们在课堂上也会呈现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教学风格。孩子需要意识到老师之间的差异,学会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善于向每位老师学习。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