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教育的误区——对自由理解的误解

  • A+

家庭教育指导 

教育的误区 

对自由理解的误解 

当孩子获得放纵的自由会是什么样?

在《超级奶妈》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一位25岁的单身妈妈,有一个6岁和一个4岁的孩子。由于没有爸爸,妈妈想把爸爸那份爱也弥补给孩子,所以从来不给孩子定规则和纪律,孩子变得非常暴躁,看上去也非常焦虑。两个孩子经常大打出手,家里搞得一片狼藉,连墙上的壁纸也被撕了下来。每天晚上这位年轻的妈妈让4岁的孩子上床睡觉都像进行一场战争,孩子会伸出拳头不断攻击抱着自己的妈妈,并且发出狼嚎般的叫声。家里实在没有办法正常过日子,这才请来了超级保母祖儿。祖儿为这一家人和孩子建构了原则,并教妈妈怎样给孩子建构原则,几个月后,孩子变

得非常平静愉快,相亲相爱。

影片情节表明,如果只给孩子自由,不给孩子原则,孩子想做什么都可以,孩子在享受到充分的自由后并不快乐;由于孩子内心非常紊乱躁动,所以无法深入地工作,还要通过暴力的行为发泄自己的焦虑和恐惧

孩子不能在规则和自由之间形成比较,就不会感觉到自由,也无法了解自己的行为的边界。边界其实能给孩子安全感,没有边界,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在这种完全没有要求的生活中,孩子只能无边无际地探索行为的边界,这正是没有安全边界的表现,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孩子获得了自由,但实质上没有获得内心自由,而成人在貌似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其实在忽视孩子。

失去可参照的安全准则,孩子会变得焦躁和混乱,失去成人的指导,孩子就失去了方向。孩子通过不停的破坏和挑战环境,挑战规则,挑战权威来获得认可,获得对自我的肯定和认识,这一切同人类在人群中获取安全感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不安全和烦躁带来的情绪和焦虑会使孩子内心痛苦,这种痛苦是能够控制人的内心的,再加上紊乱的环境,孩子的内心也会越来越紊乱。

running

为什么要给孩子自由的边界

有人做试验,在山上放养了一群小猪,让小猪在山上野跑,然后在山顶上做了栅栏,围上细细的铁丝,把小猪分成两组圈起来。小猪们能看到这些细细的铁丝栅栏,但又感觉能冲过去。接下来,给这些铁丝网通上电,一群小猪的栅栏一直有电,一群小猪的栅栏有时通电有时没有通电。一直有电的栅栏里围着的小猪一开始总是尝试冲出栅栏,每次冲每次都被电一下,几天后就不再尝试,四十天后,栅栏上的铁丝拿掉了,电也没有了,但这一群小猪只在这个圈子里活动;而另一群小猪的栅栏有时有电,有时没电,这群小猪就总是想去尝试有没有电,第一天试了被电了就缩回来,第二天一试没电了,就往外冲,第三天一试又有电了,如此反复折腾,这群小猪食量下降,很多小猪都生了病。四十天后,电网拿掉了,这群小猪任然会到处乱跑,根本无法喂养。

对于孩子,应该给一直有电的栅栏,还是有时有电、有时没电的栅栏呢?

给孩子自由,不能给孩子无边的自由,必须给孩子有边界的自由,那么自由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孩子进入社会,通过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获得生存机会,但进入社会的节律必须是适合生存的,这样才能为别人服务。孩子是一个自然的人,其出生后生活的节律与将来进入社会的生存节律并不一致,要想让孩子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得使孩子的自然节律逐步变为生存节律。

如起床、吃饭、睡觉、自由工作、组织活动、群众活动等是成人需要为孩子建构的基本社会节律,通过心理学家的取样分组研究和比较发现:有设计的儿童生活比没有设计的儿童生活更有利孩子适应社会。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没有法律,没有执法人员,在人类历史上,只要有人群就会有规则。

孩子将来必定要进入人群,对群体规则一定要了解并能自律地遵守,才能在未来的群体中被群体接纳,才不会由于自己的行为造成人群对自己评价不好。当周围的人的评价对孩子是不良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一个不良的人。这些不良评价给孩子带来的自我评价低,对孩子一生都会造成伤害。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