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指导:如何避免教育的误区——什么时候给孩子自由?(一)

  • A+

家教指导 

如何避免教育的误区 

什么时候给孩子自由?

家长常常在问,什么时候给孩子自由?如果我们自己曾经获得过自由,我们不用学也会给孩子自由,如果我们自己从小就没有获得自由,我们就不知道怎样给孩子自由。其实没有自律也无所谓为自由,更不用需要获得自由,因为自由过多的时候人们最需要的就不是自由了。就像没有爸妈,没有上学,没人管理的皮皮,她很羡慕上学的孩子有放假的时候,她也想要有自己的假期,可是怎么才能得到假期呢?于是她去找小朋友,小朋友告诉她,你必须要去上学才能有假期。我们还是需要讨论一下什么时候给孩子自由。

当不妨碍孩子自己的发展时

当孩子出现一个行为,成人不能理解,甚至觉得这个行为是没有意义的,或者是过分的,没有必要的时候,成人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只要孩子的行为不妨碍别人和他自己的生活、工作及情感,就忍住最好不要干涉孩子。因为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孩子到底在干什么,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成人并不能完全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儿童心理学家能够完全解释儿童所有的发展行为和心理状况,儿童心理学家所研究和呈现出的只是一些儿童普遍现象和规律,在这个普遍规律之下的每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年龄段里,经过不同环境的教育,都会出现千姿百态的发展模式和心理需求,因而人类发展出每一个人都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类概念。

172

作为人类,一个人和一个人内心的差别是很大的,但表面看起来却似乎很类似。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大发过脾气,平静下来后他的面部没有表情,身体软软地靠在窗台上,眼睛看着远方的天空,此刻他的心里是什么样子?一个经常忧伤的成人,会理解成这个孩子为刚才的事情还在伤心,是那种凄婉的淡淡的忧伤,这是那个成人所喜欢和享受的。另外一个成人,却认为这个孩子在大发脾气后释放了能量,此刻感觉到疲惫和无力。第三个成人,认为孩子在大发脾气后,将紧张和焦虑发泄出去,此刻内心感觉到舒适和平静。听上去三种解释都是合理的,在三种解释的暗示之下,你都能从孩子身上找到这样的影子,但孩子不可能三种情况都是。所以,如果猜测无用,又不需要家长去理解,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孩子,不要干涉他。来看一个案例:

4岁的辰辰在入园之后,老师发现她每天都默默地坐在教室的外面,眼睛不时地看着幼儿园侧面的小路,老师怎么劝,她都不愿意进教室,无论教室里发生了什么,都不能吸引她。每个人看到辰辰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猜测,有的人说,辰辰看上去有点忧伤,是不是转到我们园,她每天都在思念她以前的朋友,有的说,辰辰看上去有点发呆,她可能对我们现在的教室工作方式没感觉;还有的说,辰辰是不是对人群没感觉没有需求。大家进行了各种探索想要帮助到辰辰。终于有一天,老师发现原来她在教室外面是要等一个人,她等的这个孩子是跟她住在一个小区,来幼儿园已经一年了的小男孩南德。

自此,大家才注意到,辰辰每天早晨似乎都要比南德早来四十分钟到一小时,而南德是全园来得最晚的一个孩子。这使得辰辰每天早晨都在长时间的等待中度过。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