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不允许孩子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 A+

早期教育 

不允许孩子在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有的妈妈会问,我的孩子兴趣一直在变,怎么办呢?这个现象的确很普遍,也很正常。这时,家长就要通过第二步来帮助孩子发展坚毅的品质,即在孩子想放弃时,家长要保证孩子花了时间去努力尝试,并且确定孩子真正清楚自己为什么放弃,不仅仅是因为学不会或被老师批评而放弃。

遇到困难就退缩是人之常情,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但打造grit品质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即使真的是因为兴趣改变而放弃,也需要再坚持一段时间,而不应该在自己感觉最糟糕的时候放弃。

这让我想起自己当年上大学时的事情。那时我对英语有着极高的热情,还想将德语作为第二外语,于是就报名了。可才学了两堂课,我就打退堂鼓,跟爸爸说不想学了。当时我的理由很冠冕堂皇,觉得自己没兴趣,还是想把精力放在英语上,全力以赴准备托福考试。

当时爸爸跟我说:人生做选择很正常,但有的东西一旦开始,至少要完成一部分,有个漂亮的收尾。爸爸鼓励我至少学完这一学期,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托福考试准备中。后来,我的确硬着头皮学了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也不错。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就是爸爸在培养我坚毅的品质。

小D刚开始学习骑车时,掌握不好平衡,玩了两次之后就说不玩了。她的大运动康复师不让她轻易放弃,而是帮助她体会了几次骑起来的感受。事后,康复师对我说:“无论对于任何年纪的孩子,做任何一件事时都不要让他们在失败的经历中主动放弃,这会影响他们的自信,而且对于坚毅品质的打造也没好处。”

ai0320_(13).

有策略地帮助孩子进行练习 

这是安吉拉给我的第三点启发,也是给我共鸣最深的一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印象,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总说“你再用功点儿,再多做一些题目就好了”。因此,长久以来我们的观念就是,只要多练习,只要肯花时间,就能表现得更好。

事实却并不完全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所谓的反复练习其实是因为“心不在焉”,我们只是在错误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犯着同样的错误,这就是所谓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而这样枯燥却没有成效的反复练习,恰恰是在消耗坚毅的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的经历都是“我曾那样努力练习,结果却并不好”,那么自然地,再遇到困难时他就很容易放弃。

因此,真正聪明的父母会有策略地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好,而不是仅仅说一句“你再努力一点儿就好了”。当孩子做功课拖拉时,教他如何做计划,一步一步完成目标;当孩子总是粗心大意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多观察,提高思维的敏感度;当孩子觉得太难或学得太无聊时,帮助他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些才是聪明的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的东西。这样的成长型思维和学习策略,不是孩子天生就拥有的,而是需要父母教会孩子的。有了这些工具,孩子才能更好地培养坚毅的品质。

我很喜欢grit在字典中的原意——沙砾。没有沙砾的磨砺,贝壳就不会产生珍珠;人生也是这样,只有被挑战磨炼过的人生,才能收获“珍珠”。

家庭教育特别提醒 

当读完安吉拉·李·达科沃斯关于grit的著作后,我才发现自己长久以来并没有真正明白如何正确地培养孩子的坚毅品质。打造grit品质,并不是一味地逼孩子、推孩子,更不是让孩子做“苦行僧”。grit品质的培养,需要父母倾听孩子的兴趣,唤起孩子做某件事的热情;需要父母尊重孩子想要放弃的选择,但鼓励孩子善始善终;需要用父母的支持帮助孩子自己把事情做好,让他们去体会“再坚持一下,就会更好”的成就感。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