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自信和适应能力——告诉孩子他们很“聪明"

  • A+

鼓励的艺术 教子方式

培养孩子自我价值自信适应能力 

告诉孩子他们很“聪明" 

祝贺孩子的天赋和成就,以及祝贺他在人生道路上取得的进步,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有些父母为了鼓励自己的孩子,就用一连串的“你太聪明了”对孩子进行“狂轰滥炸”。结果表明,尤其是这种赞扬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看见成长的自己》一书的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因诸如聪明之类的特点奖励一个孩子,会造成一种“固化”的思维,严重削弱孩子处理挑战的能力。用德韦克的话说就是:

在对数百名儿童进行了七项实验之后,我们有了一些我所见过的最明确的发现:赞扬孩子的智力会损害他们的积极性,并危害到他们的表现。怎么会这样呢?孩子们不是都喜欢被赞扬吗?是的,孩子们喜欢赞扬。而且,他们尤其喜欢别人赞扬他们的智力和天赋。这确实会让他们信心倍增,有一种特殊的满足感——但只是在当时。一旦他们遇到一点小困难,他们的信心就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积极性也会跌落谷底。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聪明,那么失败就意味着他们很笨。这就是他们的固化思维。

不要评价你的孩子“聪明”,而要鼓励他从错误中学习、乐于接受挑战,并喜爱学习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

想让孩子们“更好"(或只是不同)

由于所有孩子的首要目标都是感觉到情感联结和被接纳,所以,当一个孩子相信父母不是无条件地爱他的时候,其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特拉维斯是一个活泼而精力充沛的孩子,当他的妈妈一再说“我希望你能像约翰尼那样安静、乖巧”的时候,特拉维斯可能会认定:“我不够好。我做什么都没用——我妈妈不喜欢我。”要记住,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没有什么能比爱和无条件的接纳更能鼓励孩子并且更有效。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必须称赞孩子的不良行为和缺点;而是意味着当父母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包括他们的全部独一无二的优点和缺点时,才能最好地帮助孩子

cheerful5

鼓励的艺术

赞扬就像是垃圾食品,是甜的、大批量生产的,并且往往既不是对个人的,也没有意义。表明“好孩子”或“干得好”的小笑脸印章可以盖到任何一个孩子的手上。真正的鼓励是更有针对性的,会注意到并认可每个孩子的独特性

小艾米一直到12个月大时才开始第一次走路°当时,他们全家穿越了整个美国去佛罗里达州看望爷爷奶奶。一天下午,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哥哥姐姐们齐聚一堂时,艾米决定是时候展示她的才能了她朝全家人咧嘴笑着,然后,松开了抓着沙发的手,在令人不敢喘气的摇摇晃晃中迈出了自己的头几步,直接扑进了奶奶热切地张开的双臂中。全家人都欣喜若狂。“你做到了!”他们喊道,脸上都笑开了花。“就这样。慢慢走。再走远一点。加油,艾米!你做到了!好极了!”艾米沉浸在家人的爱之中,笑得都合不拢嘴了。看,这就是鼓励!

赞扬可能听起来更像是这样:“好丫头!多么聪明的宝宝啊!你真是太可爱了,不是吗?”

很多父母都搞不清赞扬和鼓励之间的区别,所以,让我们仔细看一下。在上面描述的情形中,鼓励关注的是这件事,而赞扬关注的是这个人。很多孩子在被赞扬时会形成一种信念:只有在完成一件事情时,他们才是“好孩子”。赞扬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而鼓励指向的是努力。也就是说,赞扬通常是有条件的,而鼓励是无条件的。

说来奇怪,一件好事做得太多有可能会令人沮丧。当孩子们为他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得到喝彩时,他们就很容易形成一种信念:只有当别人为其喝彩、鼓掌并给予没完没了的关注时,他们才是被爱和被接纳的。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