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宝宝热爱有秩序的生活——秩序敏感期到来了

  • A+

轻松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宝宝热爱有秩序的生活——秩序敏感期到来了 

园园快3岁了。妈妈发现,园园最近好像变得很固执。

一天,妈妈拉着园园的小手正准备出门,可园园突然挣脱妈妈的手,朝鞋架跑了过去。她先是把地上的鞋一一配对,然后又把它们一双一双地放回了鞋柜里。

妈妈站在门前让园园别弄了,回来再放好。可是无论妈妈怎么说,园园都不听,等到把鞋子都放好了后才肯走。

有时,当妈妈收拾屋子时,不小心把放在园园床头的一排布娃娃原先的摆放顺序打乱了。园园看到之后就不乐意了,非要把布娃娃按照原来的顺序摆放好。

听到门铃响了,必须是她来开门。如果别人开了,她就会哭着要求大人出去,然后自己重新再开一次。

园园诸如此类的行为让妈妈十分不解:“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这么不听话了,没事找事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碰到过和园园妈妈类似的经历。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理解为“没事找事”“故意找茬”,于是,就开始不断地批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他的秩序敏感期到来了。

183

解读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提到了宝宝0~4岁这一时期是对秩序最敏感的时期,因为他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有一对夫妇常年带着他们未满3岁的宝宝旅游,有一次走到一座城市,住的旅馆没有婴儿床,他们就将宝宝放到大床上与他们一起睡。可是之后宝宝就开始大哭不止。后来,这个孩子竟然出现抽搐现象,全身乏力。父母无计可施,只好请了医生,而与医生同来的还有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蒙台梭利。蒙台梭利看了看孩子,问了问情况,便将两个成人的枕头摆成一个小床的样子,在两个枕头中间留出一个空隙,上面铺上一层床单。然后把大哭不止的孩子放到两个枕头中间,想不到的是孩子马上停止了哭泣,不一会就安静地睡着了。至此,孩子的病也奇迹般地好了。父母这时才明白,原来孩子是因为失去了他熟悉的婴儿床才会哭闹不休的。

儿童把他出生时所在的环境固定为自己的秩序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他对秩序的需要和认识。一旦这个秩序被打乱,儿童就会哭闹乃至生病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内部和外部两重秩序感。内部秩序感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与它们所处的相对位置,外部秩序感则是指幼儿感知、理解外部世界存在的规律与关系。

一般来说,秩序敏感期呈螺旋式上升,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幼儿因为秩序遭到破坏而大声哭闹,秩序一旦得以恢复就会安静下来;其次是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最后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都要重新来一次。

1~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遭到破坏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因此这一时期也可以称为执拗敏感期。

执拗敏感期过后,在3~4岁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可称之为完美敏感期。接着,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内化。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