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把潜力发挥出来: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阴”———时间错觉

  • A+

帮孩子把潜力发挥出来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阴”———时间错觉

孩子往往认识不到时间的宝贵,父母需要提醒他们珍惜时间。

家教启示

时间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有限与宝贵。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一生中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按82岁寿命计算,人的一生只有3万多天,去掉童年、暮年、生病、吃饭、睡觉的时间,真正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

父母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在年轻的时候人会觉得时间很多,而随着年龄增长,会感到时间越来越少。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

古诗云:“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人一生中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是6岁至25岁。这20年如果用天来计算,仅为7300天,而一生的命运如何、成就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段时间如何利用。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少年时期不抓紧时间,会造成“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悲剧。

不经过父母的教育,孩子往往不懂得抓紧时间。他们的特点是:心理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一边吃饭一边玩耍;一件事情还没有做完,又想着另一件事情;做事经常杂乱无章,缺乏条理。父母稍不注意,孩子就容易养成“拖拉”的习惯,不知不觉浪费许多时间。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教孩子充分利用时间呢? 

首先,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表。什么时间起床,洗漱要多长时间,吃早餐要多少时间,放学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几点睡觉,等等,做出合理的安排。而其中,学习时间一定要固定下来,这样会使孩子对学习有一定的紧迫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另外,要指导孩子,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安排做事的顺序。事情一般分为:

(1)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如考试、测验;

(2)紧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如完成家庭作业

(3)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如提高阅读能力;

(4)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如果时间不允许可以不做。

对孩子来说,读书是最重要而紧迫的。至于玩耍、逛街等事情,父母要教孩子在做之前,先问自己:“我有必要做这件事吗?”“做这件事会花多少时间?”“有没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呢?”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此外,父母要帮孩子克服“贪玩儿”的嗜好。

我们知道,“贪玩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扑克、象棋、麻将、台球、游戏机等都挺好玩儿,甚至使人上瘾。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玩儿毕竟不是主业,过于贪恋玩乐而影响学习就属于不务正业,本末倒置,轻则误事,重则丧志。父母要提醒孩子,对于各种健康的娱乐活动,可以涉足,但不迷恋;当然在学习累了的时候,可以适当玩一玩儿松弛一下。

对于所学的知识本身,也有必要分清轻重缓急。父母要避免孩子过多地学习现在不需要学的东西。

有的孩子听说专家、学者知识广博,于是如饥似渴地见书本就读。世界之最、天下奇观、三侠五义、北脚南拳,得着什么学什么,结果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而且把“记忆的口袋”装得很乱,影响了正常学习。其实,这是一种精力的浪费。

人才的成长大多是阶梯式的。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每上一个层次,几乎都伴随着竞争和淘汰。而每一个前面的层次都是给后一个层次打基础的,基础不好就要成为淘汰对象。一旦在哪个层次被淘汰,再想弥补就需要付出双倍乃至更大的代价。一个人

的才能很重要,而把握机遇、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更为重要。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打牢向高一层次跃进的基础,是把握个人命运的关键。

所以父母要告诫孩子:同样是知识,应先挑有用的学;同样是有用的知识,应先挑基础性的和急用性的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起码的生活常识、课本上所规定的内容,多属于工具性、基础性和急用性的知识,是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应该成为当下学习的重心。

xxs2

家庭教育心理知识

时间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对于时间还有一种主观的感觉。这种主观的感觉与时间的客观长度不一定一致,它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的一种表现是:人们随着年龄增长,会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比如,很多中老年人,觉得日子一年比一年短,而在童年、少年时期,则觉得每年都很漫长。这是为什么呢?

有句谚语说“大人盼播田,小孩望过年”,意思是到了秋后冬冷的日子,小孩们就开始为过年倒计时。这种对未来的热烈期盼与焦虑等待,会造成心理时间变长。

其次是成长的因素。成长是艰难的,成长的过程是学习、磨炼、适应社会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成长过程中无论是快乐还是忧伤,都要比成人时期更为“夸大”、“放大”,这种“放大”也延长了心理时间。

第三个原因是生理因素。在青少年时期,大脑的神经元正处于成长、复制的过程中,我们的学习、记忆、期盼等心理体验都会散布、铭刻在较多的神经元上。正是这种扩散性、深刻性带来青少年时期记忆力旺盛,学习动力增加,就像在小树上刻刀痕一样。而到了中老年时期,人的神经元不再成长或较少成长,甚至开始萎缩,一年之中的心理记忆也就相对变短,就造成“心理年”一年比一年快,一年比一年短。

第四个原因是熟悉会导致心理时间变短,陌生会导致心理时间变长。比如,走一段陌生的路,会觉得漫长,而走每天熟悉的路,

会觉得短。因为“陌生”会造成人的心理不断认知环境,记忆“硬盘”不断“刻录”沿途符号,导致心理时间加长。中老年人的工作生活,大多已没有陌生感,工作和学习经常在重复,生活规律化、舒适化,心理上形不成多少记忆,“心理年”就变得越来越短。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