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

  • A+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时,不应该用食指戳着孩子的脑门,数落他做错了什么,或者在孩子撒谎后大打出手。父母实施教育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自己给孩子做好的表率。举个例子,如果你当着邻居的面夸奖他们的孩子,回家关上门就说“这个孩子真是个笨蛋”,那么怎么可能指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诚实的人呢?

另外,美国的一项长期研究结果显示:在童年时代受到关爱、照顾和鼓励的人,成年后更尊重他人。德国的一项针对母亲和2岁女儿的调查表明:母亲越是让孩子感受到强大的支持,孩子对别人也就越有同情心。这些实验的结果都说明:温和、注重感情的教育风格,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也有助于孩子变得独立和成熟。相反,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惩罚,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偷偷摸摸、爱撒谎,因为他们害怕挨打受骂。所以父母轻易不要用极端的手段来教育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要珍惜那些和孩子讨论行为规范的机会。比如在讲故事或看电视的时候,积极地和孩子探讨其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有严格的家教,并经常就道德问题进行沟通的家庭,容易使孩子养成健全的道德观念,并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并让他们遵守已经形成的道德观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孩子经常通过公正、公平的方法实现目的,或得到应有的肯定,那么就容易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ai0314_(23).

教育心理学知识

天真无邪的幼童,见了新奇的玩具就想要,想吃东西就动手去抓,他才不在乎该不该要,该不该抓。平时,你只要留心观察儿童做游戏,就会发现两三岁的孩子虽然表面上在一起玩,但实质上却没有什么游戏规则和合作精神,而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到了一定年龄,儿童才会变得文质彬彬,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玩弹子、跳皮筋都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了。

儿童从“无法无天”到“循规蹈矩”,从自我中心到有道德观念的社会人的过程,叫做“道德社会化”。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成两个阶段:一是“他律性道德阶段”,二是“自律性道德阶段”。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孩子,道德观念处在他律性阶段,属于客观取向,即对行为的道德判断只看结果,不看动机。这个阶段将持续到7岁至8岁。而道德观念自律阶段的表现则是:道德评价转为主观取向,即对行为的道德判断不再是绝对的,而开始把行为的后果和行为的动机及意图结合起来考虑了。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