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自卑心理——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

  • A+

青春期教育 

自卑心理——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 

我怎么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卑

小荣的床头上贴着一张明星的照片。有一天,小荣在卧室照镜子,照完之后无意地看了明星的照片一眼。小荣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问题,他赶紧拿起镜子仔细看了自己一遍,随后又看看墙上的照片。

“不可能,我怎么跟明星的长相差这么多!”小荣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我觉得自己以前挺好看的,怎么会是现在这样子!”但是,再仔细对比,自己确实远远不如明星好看。“天哪,原来我长着一张如此难看的脸,而我自己竟然没有意识到。从前我还在别人面前照镜子,自我欣赏,这是多么丢人的事情啊!”

这个重大的"发现”对小荣来说无异于灾难性的打击。从此,小荣渐渐疏远了别的同学,一个人独来独往。他每天回家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起镜子,希望发生奇迹,从镜子里面照出一张英俊的脸。有时小荣也很矛盾,照呢,还是不照,他拿起镜子犹豫不决。最后还是鼓起勇气照了,但是奇迹从来没有发生,那张讨厌的脸缠上自己了!

自从小荣发现自己原来竟然如此难看以后,他又逐渐发现了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记忆力不如小伟,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不如小强,跑步速度不如小雷,打篮球不如小坤。“是的,我一无是处,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错误。”小荣痛苦极了。

班上举行活动,小荣再也不愿意主动参加。有时候同学们推荐他上台唱歌,他死活也不上去。时间长了,小荣感觉同学们几乎忘记他了,连老师也只是在考试发试卷的时候记得自己。久而久之,小荣认为所有人都看不起他,越发自卑。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它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并伴有严重的情绪反应,比如害羞、不安、内疚、失望等。

ai0313_(41).

心理学家把我们对自己实际是什么人的看法叫作“自我概念”,而把我们希望自己是什么人的看法叫作“自我导向”。一般情况下,“自我导向”总是会超越“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希望总是超过对自己的实际看法。“自我导向”略微高于“自我概念”有利于激发人的进取心,但差距太大就容易产生自卑。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导向”通常很高,对自我的认识往往不甚准确,有的孩子容易把“自我概念”无限贬低,这样的孩子就可能产生自卑。

性格外向、情绪活泼的孩子通常较为宽容和乐观,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他们一般把原因归咎于外部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挫折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咎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他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而别的孩子在某方面又远远强于自己的孩子,这样就等于否定孩子的能力,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很有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实际上,这种情况又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有的父母总是会对孩子说:“你看人家某某某又听话,成绩又比你好,你怎么那么差呢?”

老师的评价也尤为重要,经常受到老师鼓励的孩子通常比较自信,而经常受到老师打击的孩子则通常比较自卑。如果老师在教育中没有把握好平衡,当着甲同学的面夸奖乙同学,虽然没有批评甲同学,但甲同学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因为在无意中老师已经拿他跟别的同学做了比较,长期这同样容易导致同学自卑。

在前面的案例中,小荣自卑心理的导火索是长相,由于对自己长相的不自信,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明显地表现出畏缩、躲避、推卸、退让等特征,他总拿自己的弱项跟别人的强项相比,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样的孩子需要一定的心理辅导。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