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方法:重视孩子的多个“第一次”—首因效应

  • A+

家教理念: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给许多孩子提供一些无关联的字词,然后让他们以任意的顺序回忆出这些字词。结果显示,位于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字词,比中间部分的字词更容易回忆。

其实,实验结果表明的是心理学中的两种心理效应。前一种现象叫做“首因效应”,后一种现象叫做“近因效应”。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篇文章、一些数据,开始的内容比后面的内容要记得清楚得多,其实,这就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这是因为新的刺激能引起兴奋,会在大脑皮层留下较深的痕迹,以后回顾起来比较容易。

而人的思维过程也表明,人在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定势”,即“先入为主”,它使得人们对堪称“第一”的事物有着较强的记忆。例如,孩子会对第一次受表扬、第一次挨批评记忆深刻,然而对第二次、第三次却往往记得不是很清楚。

因此,“首因效应”运用在家庭教育中,就要求家长重视孩子的多个“第一次”,并利用好这些“第一次”,鼓励孩子养成好习惯

例如,当孩子第一次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家长不能急于给予孩子答案,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问题

有这样两个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一:

小启是个听话、爱学习的孩子,但从某暑假开始,他的学习成绩大幅下滑,并且对学习也没有以前那样感兴趣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还要从他一年级的那个暑假说起。

那个暑假,小启因为贪玩而忘记了做作业。明天就要开学了,可作业一个字还没有写,小启急得直哭。小启妈妈看到这种情况,忙过来安慰孩子,并答应为孩子写作业。很快,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小启的暑假作业在1个小时内就解决了。面对出色完成的作业,小启终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了。

然而,自从这次开始,小启经常会无缘无故就忘记做作业,并且还学会用眼泪向爸爸妈妈求救。当然,他学习成绩下降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145

家庭教育案例二:

二年级的小迪在学校学习了珠算,回家后她拨弄了老半天,还是不会用算盘。于是,她要求妈妈教她,但妈妈却告诉她:“你先把课本的内容和课堂笔记再认真看一遍,如果还是不会,妈妈再教你。”

小迪按着妈妈所说的去做了,当她把课本和笔记的内容都看过一遍后发现,珠算的内容原来这么简单,她已经完全掌握了。

从此,小迪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学习上的事情,还是生活中的事情,只要是动脑筋能解决的,她从来都是自己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她才会去向爸爸妈妈求助。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小迪的学习成绩一直在呈加速上升。

由这两个教育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第一次”往往是孩子习惯养成的一个基础。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案例一中小启的家长没有留给孩子自己动脑思考的机会,便帮忙给孩子写作业,这样便使小启产生了这样一种思想:写不写作业都是一样的,反正爸爸妈妈会帮我写。因此,这便成了孩子不良生活习惯的开端,学习成绩下降也便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同样是遇到困难,案例二中的小迪妈妈却懂得鼓励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第一个困难被孩子通过努力克服了,孩子便会产生这样一种意识:任何困难通过努力都是可以由自己解决的。由此,孩子便养成了一种不惧怕困难,遇事积极思考、积极动手的好习惯。

因此,做家长的不仅应该谨慎对待孩子的第一次成功、第一次失败等,还应该利用这些“第一次”鼓励孩子养成好习惯。例如,当孩子第一次取得荣誉时,家长应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帮助他们养成谦虚的好习惯;当孩子第一次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家长要鼓励孩子养成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宽容的好习惯,等等。

家庭教育案例解析

心理学家表示,特别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有分歧时,孩子很容易养成遇事依赖别人、喜欢逃避责任的性格。因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懂得“趋利避害”。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中的一方责罚他,另一方袒护他时,孩子就会本能地寻找庇护。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总会有人来帮我,即便我做错了事”。这样的孩子成人后,很容易见了困难就绕着走或者依赖别人,办了错事也为自己开脱,没有责任感。

为了避免孩子这种性格的形成,每位家长都有责任协调家庭内部关系,使整个家庭的教育观念形成一股合力,再对孩子进行教育。

在家庭中,如何协调自己与对方之间的矛盾,使夫妻之间的教育观点一致?一位家长是这样说的:

教育孩子时,我与丈夫的观点也常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例如,孩子犯了错误,他主张对孩子一定要严厉,以防孩子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然而,我主张对孩子进行宽松教育,只要孩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根本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惩罚。毕竟对孩子的教育太过严厉,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胆小怕事,变得不喜欢去尝试一些新事物。

但是,当丈夫教育孩子时,我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公然反对丈夫,而是悄悄躲开那个教育的场面。但当我们夫妻独处时,我会把我的教育观点传达给丈夫,我们夫妻在私下对此达成共识,再用共同的态度去教育孩子。

这位家长的这种做法非常科学,夫妻之间存在教育观点分歧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但这种分歧千万不要让孩子看出来,否则只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夫妻两人在私下里对教育观点达成共识,就可以避免分歧的存在。当然,如果夫妻两人实在无法达成一致,那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或参加家庭教育辅导班来学习,借“权威”来调整两个人的不科学观点,从而对孩子做出最有益的教育。

家庭教育方法:重视孩子的多个“第一次”—首因效应!

家庭教育理念: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