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父母要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 A+

家长要懂得教育心理学

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我曾经问过很多父母这样一个问题:“你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吗?”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父母们却常常给出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

“了解,小孩子嘛,都喜欢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

“不了解,他们总是喜怒无常。”

“小孩子也有心理需求吗?”

不管家长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但有一点很可怕,那就是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心理需求。其实,孩子不仅有心理需求,而且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很多,他们需要尊重、需要家长的关注、需要家长的认同……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哭闹、做坏事、故意与家长作对……

例如,外面下着雨,4岁的孩子非要到楼下的小花园去玩,孩子的妈妈又气又急,但无论给孩子如何大讲“这时候出去会被雨水淋湿的”、“淋雨后会感冒的”等道理,孩子仍然无动于衷。

其实,在这时候,家长就要学着猜测孩子的心理需求,他为什么要闹着出去呢?也许他是迷恋上了公园里的小秋千,也许他想再次感受一下在草丛里捉虫子的乐趣,也许他想爬到那棵他上次没有爬到的树上去……

不管孩子的心理需求是哪一种,只要家长去用心猜测,不用冒雨出门,孩子的心理需求也能得到满足。如家长可以一项一项问他: “你是不是想再玩一次公园里的秋千呀?”如果孩子摇头,或不理睬你,没有关系,你只需继续问他:“你是不是想去草丛里捉虫子呀?”“你是不是想去公园里爬树呀?”……孩子的心思总会被猜中。

猜中后,家长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帮孩子圆那个不可能的梦了。例如,孩子之所以哭闹,是因为想到公园里去爬树,家长就可以这样安慰他:“原来你是想到公园里去爬树,妈妈知道,昨天你没有爬到树上去,你很生气,但今天下雨了,没有办法出去。不过妈妈真希望今天是个大晴天,你能在小公园里快乐地爬树,爬得很高很高,让树下面的小朋友都佩服你,都夸你是‘大英雄’。”

听到妈妈这样讲,孩子肯定能安静下来,因为他的需求已经在妈妈为他构建的“想象蓝图”中得到了满足。

143

孩子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如果你不懂他们的心理,即使你给他们上百条漂亮的理由,他们也不会理睬,该哭还是哭,该闹还是闹。但是,一旦你掌握了他们的心理,往往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让他们得到满足。

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懂点心理学,这样才能更容易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做出判断,鼓励他们正确的行为,纠正他们错误的行为,使孩子顺利地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家长确实懂得一些心理学,也不能以“万事通”的姿态自居。例如,看到孩子摔倒了,家长这样教育孩子:“看吧,不听我的劝告,摔倒了吧!”又如,家长经常这样对孩子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不要那样去做,你不听,怎么样,失败了吧!”……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即使我们成人听到这些“万事通”式的话语,也会产生反感,何况孩子呢?家长这种“万事通”式的行为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进而故意不与家长合作,长久如此,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明智的家长虽然懂得心理学,但他们却不张扬,会悄无声息地运用在孩子身上。例如,当孩子故意无理取闹时,家长便会明白了,这是孩子引起他注意的一种手段,于是他不会立即就去安慰孩子,而是故意不理孩子,等孩子安静下来才耐心地对他说:“妈妈是爱你的,妈妈时刻都在关注你!”因为懂点心理学的家长都知道,孩子故意用哭闹或搞怪来吸引家长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觉得家长不爱他们,或者不关注他们。如果,孩子的心理得到满足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故意哭闹和搞怪的行为了。

家长要懂得教育心理学——了解孩子:做孩子的心理医生。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