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儿童教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
“我就不!”——情感丰富的开始
有句俗话说: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们可能会从一个很乖巧的“小天使”,突然变成了一个“小魔头”,不听大人使唤了,他们无事生非,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们的手印,对于父母的指示,他们也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我就不!”
对于宝宝这种倔脾气,很多父母烦恼不已。当宝宝两岁的时候,“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身上,“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父母们不由地纳闷,他们怎么就不乖了呢?
其实,并不是宝宝不乖了,而是因为经过两年的成长,宝宝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小大人”,才会常把“不”字常挂口边。他们想通过某种方式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就是为了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你告诉他:“今天出去吃饭。”他很可能说:“不!”却紧紧地跟在你后面。
针对孩子这样的抵触,父母不应与其“一般见识”,即便心中厌烦,也应该静下心来,积极应对,若是一怒暴起,其结果必然会让宝宝的情绪不爽,影响亲子关系及宝宝的情感能力发展。
有调查表明,那些小时候被禁止说“不”的孩子,其情感表达能力或多或少存在着障碍。作为父母,必须学会去接受和理解孩子们的情感。只有能畅快表达自己的宝宝,才会成长为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孩子。
简是个美国妈妈,有一个两岁半的宝宝,他平时总是不合作,比如,简叫他坐下吃东西,他会笑着说“不”,还会开始跳起舞来。
简一直对此很生气,不过,简还是会努力冲他笑着说:“脚丫子你们怎么了?快告诉屁股去坐到椅子上呀!”
这样的话,逗得宝宝哈哈大笑,他的抵触情绪也就烟消云散了。
简的做法是对的,在这个时候,不能因为宝宝的反对而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纵容。而应该对这个时期的宝宝心理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持积极的态度,积极地应对,宝宝的情绪和情感就会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梁女士的孩子19个月大,也有时候会说“不”,比如让他捡起自己的鞋或脏衣服时,他就会拒绝。
每当这个时候,梁女士的丈夫就会呵斥孩子,而梁女士则立刻制止丈夫的做法,并不强迫孩子,而是开始唱“清洁歌”,还边唱边跳。孩子一看,便立即开心地跟着跳起来。
梁女士会一边唱歌跳舞,一边向宝宝示范一些想让他做的事,这时,他也会跟着做起来。丈夫看着这些,便说梁女士有一点疯疯癫癫,不过,后来梁女士看到,丈夫也这样逗孩子,只不过他是偷偷的,不敢让妻子发现。
引导宝宝要有好方法,针对宝宝的抵触行为,呵斥是无益的,还会影响宝宝的情绪,阻碍其独立意识的发展。应该运用一些良好的方法引导宝宝,让宝宝保持良好的情绪与乐观的态度,学会表达自己。若是父母直接压制宝宝说“不”,就会让宝宝变得自我封闭,而不敢表达自己。
在小小的年纪,宝宝就学会了把自己封闭起来,将情感埋藏在心里。他既不想去弄清楚内心的情感到底是什么,也不愿意把它们表达出来。从表面上看,这个小家伙是一个很“乖”的宝宝,他不会让任何人感到讨厌。他让自己去适应死板的安排,凡事听命于父母。这样的“乖”孩子看起来好像是“非常有教养”,实际上有着成长为一个消极的孩子、一个内心愤怒而压抑的成年人的危险。
有的父母并不强势压制宝宝说“不”,而是以冷漠地态度视之,结果宝宝在得不到回应时,就会拼命地哭闹,而且总是怒气冲冲。这样做反而会把宝宝变成很难管教的孩子,他们会把这样的情感带入成年期,长大后很有可能成为心理医生办公室里的常客。
因此,父母不仅不能禁止宝宝说“不”,相反,还应该鼓励宝宝表达自己。当宝宝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时,父母应该认真倾听,成为宝宝真正的贴心人。让宝宝学会表达自己,宝宝才能成长为关心自己情感的孩子。
在很多家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饭桌上,一家人坐着吃饭。因为中午和早上,孩子都要在幼儿园或学校里吃。因此晚餐家人便为孩子精心准备了各式好吃的。这时,姥姥夹一块鱼肉,放到宝宝的碗里,妈妈又夹一片蔬菜放到宝宝的碗里。
妈妈一边喂孩子,一边说:“快点吃!”孩子说:“我想喝水!”妈妈说:“吃完饭再喝。”孩子说:“不,我要喝水。”妈妈说:“多吃点饭,……再吃块鱼……”
孩子的嘴巴撅了起来,一声不吭,于是,妈妈的脸色开始不善。一时之间,火药味浓了起来。
在生活中,似乎大人永远是决定孩子下一口吃什么的人,从来就没有想过,让孩子试着表达自己,更没想过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以及情感。
如果在宝宝两三岁的时候,就压制宝宝的表达,到了宝宝六七岁时,他也许就会满怀憎恨地瞪着你,或是一心想要调皮捣蛋,而且他会拒绝与你进行交流。这样彼此的关系就会变得麻烦起来,而且你对于孩子的心理就更加难以把握了。
即便宝宝的反对并无道理,你也有正当理由,你也不可以扯着嗓子竖着眉毛面对他,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硬逼着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来,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他也不会接受。那样只会让大家的情绪变坏。
与其大声呵斥,不如倾心理解,与其严厉威胁,还不如予以信任。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说不,其实是出于为自身考虑:不想重新收拾,不想太累,想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看见孩子咬铅笔,你就大声呵斥,惹得孩子情绪大糟,还不如用磨牙物轻松地代替铅笔放进他嘴里,清净和平化解。
扬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抢了小朋友的玩具,把小朋友推倒了。扬扬的爸爸知道了,便走了过来。扬扬有些害怕了,爸爸很生气,大声威胁说:“扬扬,快把玩具还给姐姐,你再打姐姐,我就不让你吃麦当劳了。”
没想到,孩子一听威胁,反而坚决地说:“我就不!”
扬扬的爸爸火了,就想动手教训孩子。这时,一旁的阿姨拉住了冲动的扬扬爸爸,对扬扬柔声说:“扬扬是个好孩子,不会做坏事,肯定不是故意的,现在可以给姐姐道个歉吗?你看你爸爸都生气了,这样对你爸爸的身体不好呢!”
扬扬听了,低下了头,又偷偷看了一眼爸爸,然后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接着他把玩具还给了小朋友。
威胁与呵斥,可能有用,但是对于孩子的心理不利。孩子毕竟还小,有很多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这需要大人指导。利用理解的姿态,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能让他学会体谅别人。
其实,一个两岁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别人的情绪,因此,别对宝宝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你会吓坏他的,让孩子表达自己吧,那样他才会拥有丰富的情感,而不会成为闷葫芦。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