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蒙式教育 蒙氏家庭教育
孩子的独立性需要从点滴培养
蒙氏早教,当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年幼的孩子也将最终成长为一个强大且独立的生命走向自己的生活。蒙台梭利认为,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路人,在孩子的生活中,引导孩子学会各项生活技能,使孩子逐渐变得独立、强大。
孩子的各种学习始于好奇。天性使得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总是充满探索的欲望,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幼儿期的孩子对一把椅子好奇不已,翻来覆去摆弄着,并学习使用它。看到一盆植物,孩子也会忍不住观察它、触碰它,逐渐地接近并且试图了解它。在孩子进行着种种探索行为的时候,家长的引导就尤为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动,比如吃饭的时候喜欢抓过妈妈喂饭的勺子,然后自己学着妈妈的样子舀饭往嘴里送,但是因为自己的操作不熟练,饭粒经常没有送进嘴里而是倒在了衣服上和桌子上。喂饭的妈妈这个时候都会一边擦掉孩子倒出来的饭粒,一边拿走孩子手里的饭勺。而孩子在如此反复了几次之后,依然不知道手里的东西叫什么,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因为将食物倾洒得到处都是而责骂孩子,也不要拿走孩子手中的勺子,孩子正在自发地进行模仿学习,给孩子一点儿耐心,经过几次的模仿练习,孩子很快就会掌握勺子的使用方法。
孩子在玩耍的时候看到阳台上的植物长了一个小花苞。出于好奇他向含苞待放的花苞伸出了小手,但是他用力过猛,小花苞从枝头落到了他的手心里。妈妈看到后,对孩子发出了斥责的声音:“怎么这么不小心?刚长出的新枝就被你给毁了!过来!不许再到那边玩!”说罢,就拉着孩子离开了阳台。很多父母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指责孩子,其实孩子并不是故意的,如果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试着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要爱护花草树木,或者用孩子的思维告诉孩子,花苞被扯下来植物会疼等,培养孩子的爱心。
其实在生活中,家长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像上述两种情况中的家长一样,在有意或者无意之中,要么在“好心帮助”之时剥夺了孩子原本可以获得生活技能的机会,要么粗暴打断孩子的学习。
蒙台梭利认为,生活中的每一种工具、每一个地点其实都是孩子学习独立的教室。当孩子对一种东西产生兴趣时,家长要做的是及时引导和帮助孩子认识它并且学会使用它,同时还能够举一反三,对与之相关的物品都能够同时学会使用,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孩子的独立能力。比如孩子对勺子产生兴趣时,家长应该教孩子使用技巧,并且能够由勺子引申到碗、筷子等各种食具的使用方法,于是孩子由一个勺子开始,了解了独立进食的技巧,掌握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技能。
当孩子对一盆植物产生兴趣时,即使孩子失手伤害了家里的植物,家长也要注意不能用严厉、直接的批评和阻止来教育孩子,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因为害怕而失去对事物的好奇心,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也会产生抵触等消极情绪,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在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孩子认识和了解一种植物,教孩子如何照顾一个生命,为它们浇水、施肥,学会使用各种简单工具。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给孩子充足的练习机会和时间,保证孩子能够掌握技能,学会独立。孩子毕竟年纪小,很多对于大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事情,孩子可能需要摸索很久,这个时候父母要有充足的耐心教导孩子,让孩子掌握技巧。
在如今的蒙台梭利早教体系中,按照她的教育理念,老师们会用一些专门根据孩子的使用能力设计的家具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来启发和引导孩子学习生活技能,例如小椅子、小桌子,这些东西往往轻巧美观,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如果孩子看到小椅子弄脏了,就引导他用清水和抹布把它擦洗干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同时学会了擦桌子、擦自己的鞋子等,意识到“清洁”这个词语的含义。引申到生活中,孩子便对“做家务,,“干净,,等词语有了认识。渐渐地孩子就能掌握多种工具的使用技巧,独立性也会慢慢增强。
除了教会孩子生活中的独立技能,家长还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情绪上的引导。比如发现孩子因为打破花瓶而情绪低落时,有的家长会迫不及待地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有时候甚至会带有强迫性,比如指责孩子“为什么又哭了”“不许哭”等。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合理的。蒙台梭利告诉我们,这个时候家长最好用沉默和安静来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学会反思,让孩子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因为对孩子来说,能够认识到自己犯的错和感受到这种错误带来的后果——失去心爱之物的悲伤就是最大、最有用的惩罚了,这比家长的指责要更为深刻。
蒙氏早教心经:
孩子在幼儿时期,会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喜欢通过触摸或是品尝来了解事物,父母此时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孩子在了解某件事物以后,父母要帮助孩子延伸,比如接触到筷子后,父母可以为孩子延伸出筷子的使用等,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
父母不仅要帮助孩子学会生活技能,还要帮助孩子学会情绪上的疏解。孩子如果做错了事情,父母不要立刻指责孩子。让孩子学会反思,这样更有意义。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