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青春期教育 健康教育指导 心理障碍及调节
学生接受教育的“意义障碍”——情感障碍及其消除方法
对于任何一种教育,学生都有一个愿不愿接受的问题。德育也是如此。学生是否接受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育,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学生对教育的态度和已形成的态度定势对德育的实际成效有很大影响。
学生的态度定势,是指学生对教育的心理准备状态,即他对教师的教育是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爱或厌恶、接受或排斥的内心倾向性。学生如果对德育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定趋,那么他就会顺利地接受德育要求并努力去执行。反之,如果学生抱着消极的态度定势,那么他就会对德育要求产生抗拒、排斥的心理。这种消极的态度定势就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障碍,心理上称之为“意义障碍”。
青春期孩子的情感障碍
它是指学生在情感上的消极态度定势。具体表现为学生消极的内心体验和道德知识的冲突,情和理不相容,即使道理可以明了,感情上也要加以排斥。如有些学生对教师、家长的批评总是很反感,虽然明知他们讲得有道理,但就是不想听,听不进去,甚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这都属于接受心理上的情感障碍。
造成情感障碍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包括:
1.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不融洽,感情上缺乏沟
2.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挫折,如自尊心受到伤害,做好事反而受到嘲讽等;
3.道德要求过于严格,而实际上又不严格执行,从而造成了学生不信任或厌倦情绪;
4.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生硬,缺乏人情味和吸引人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此外,情感障碍也和认知障碍有很大关系,认知上的消极态度往往也在情感方面表现出来。
情感障碍在当前的学校德育中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就是情感障碍的一种典型表现。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情感障碍在后进的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情感上的抗拒实际上就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筑了一道屏障,极大地妨碍着德育的有效实施。
我们提出几个可供采用的消除“情感障碍”的措施。
1.改善人际关系环境,重视德育过程的情感性。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真诚友爱的氛围。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心的满足等。在教学过程中,要贯注情感因素,创造亲切自然的德育情境,动之以情,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2.注意提高教师的个性魅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性格特征上具有魅力、令人喜欢的教师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应该十分注意塑造个人形象。只有让学生喜欢,愿意接近,才谈得上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指导,心理障碍及调节,学生接受教育的“意义障碍”——情感障碍及其消除方法,情感障碍,它是指学生在情感上的消极态度定势。具体表现为学生消极的内心体验和道德知识的冲突,情和理不相容,即使道理可以明了,感情上也要加以排斥。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