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培养孩子的安全习惯——遇陌生人要警惕

  • A+

居安思危——培养孩子安全习惯

陌生人要警惕

“安全无小事,细节保平安。”保障人身安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安全习惯,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让孩子做到“居安思危”,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避免其发生危险与意外,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的儿子6岁了,他有着’自来熟'的本领,即使是初次见面,他也能跟对方侃侃而谈。走在路上,他会时不时地跟别人打招呼。孩子这样可谓让我们喜忧各半。我知道孩子在幼儿园人际交往肯定没问题,但是我担心他会被陌生人欺骗,于是我跟他爸爸在一个周末特地拿出半天的时间给孩子上了一堂课,告诉孩子,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随便跟陌生人打招呼,也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为了让孩子记住这些内容,我们还给他讲了很多类似的故事.令我们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孩子睡觉就做噩梦了,说是梦到有坏人要给他糖吃,还要带他走。醒来之后,孩子就再也不想睡觉了,他怕梦里再看到坏人。后来送他去上学时,孩子也变得无精打采的,不再跟人打招呼了。到了幼儿园之后,孩子走路也是紧张兮兮的,生怕有人跟着他。事情发展成这样,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现在孩子开始恐惧跟陌生人交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他更好地应对陌生人呢?”

跟陌生人打交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让孩子以正确的态度面对陌生人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如果家长担心过

度,很容易将这种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让孩子也变得神经兮兮的;如果家长神经大条,孩子在面对陌生人时自然也会放松警惕,很容易上当受骗。由此可见,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既不能过度地保护、担心孩子,又不能让孩子放松警惕。

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安全意识薄弱,如果家长只是告诉孩子要警惕陌生人,那么孩子在脑海中就会直觉地呈现出“陌生人=坏人”这样一个等式,这是不科学的。现在很多陌生人都是装成好人利用糖果或者玩具引诱小孩,因此,家长要将“陌生人”具体化、形象化,让孩子明白陌生人的实际含义,提高孩子对陌生人的警惕性,也增强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

灌输给孩子应对陌生人的常识

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可以抓住各种机会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教育。例如,在看电视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无意地让孩子看这类新闻,并跟孩子探讨:“如果你是案例中的那个小孩,在陌生人跟你搭讪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再如,家长可以购买相应的儿童图书,趣味的故事、直观的图片都会加深孩子的理解与认知,增长孩子的交往经验,让他们对陌生人怀有一份警惕之心。

教给孩子与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掌握好尺度,以免孩子对陌生人过分恐惧,影响到他们的正常人际交往。家长要告诉孩子与陌生人相处的方法,如当有陌生人敲门时,要问清楚才能开门;在路上不要跟着陌生人走;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拿,也不能吃;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幼儿园信息等。当然,家长还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但由于们是小孩,万一遇到了坏人就会很危险,所以不能放松警惕,让坏人钻了空子。

模拟情景训练,增强防范意识

情景演练会让孩子的意识与行为都得到强化,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家长可以与孩子每天做一些小游戏,让孩子通过判断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你正在路上走,一个陌生人过来问路”"你正在公园里跟小朋友一起玩儿,突然有个阿姨走过来喊你的名字,还说是妈妈的朋友”“一个陌生的叔叔要带着你去前面的便利店买零食、买玩具”……这些情景训练会让孩子对坏人的套路有基本的了解,可以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

fa10

鼓励孩子对陌生人说“不”

老师和家长都提倡孩子要互帮互助,但这应该是在孩子保证自己不受到伤害与威胁的前提下。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对待幼儿园的老师、同学与对待陌生人不应该用同一种心态。在与老师和同学相处时,孩子可以信任他们;但是在碰到陌生人时,孩子就要谨慎地思量:“我的能力比他还大吗?他一个大人都做不了的事,我一个小孩子能帮忙吗?”如果做不到或者感觉到诡异,那么就要勇敢地说“不”,懂得拒绝。

让孩子学会大喊求助

如果孩子不幸被困住,他们就需要借助自己的智慧与周围人的帮助来脱身,因此,家长在让孩子知道要防范陌生人之后,还要教给孩子

一些求救、脱身的办法。在商场被陌生人抱起来时,孩子可以大声呼救,故意砸坏商场的东西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在学校门口看到有陌生人朝自己走过来,孩子可以往保安室或者熟悉的同学家长身边走;在路上被跟踪时,要朝人多的地方走,如果可以要及时报警。孩子具备了防范陌生人的意识,具备了自我保护能力,才能让家长放心,才能让孩子安全、健康地成长。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