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的发展:社会责任感和同情

  • A+

分享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的发展 

社会责任感和同情 

在这一章,我们集中讨论了孩子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所需要的一些技能。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另一个社会因素:即“社会利益”(我们称为社会责任感),它是同情与共情的一种结合。家庭和儿童行为研究领域的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将“社会利益”描述为对他人的关心,以及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真诚愿望。

当一个孩子开始理解其他人也会感觉到他感觉到的并正在学着说出其名称——伤心、害怕或快乐——的感受时,他的发展就跨越了一大步。这是共情的开始,并且是与其到学步期快结束时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过程并行的。当一个孩子为另一个因摔倒而划破手肘的孩子拿来绷带,或者与忘记带午餐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午餐时,这种发展的大门就已经打开了。你可以说出并认可一个孩子的友善和关爱行为,并由此鼓励更多此类行为。

随着孩子们开始进入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他们会非常想感到自己有归属。得到归属感的一种最有力的方式,就是为家庭或群体中的其他人的幸福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对于小孩子们来说,玩耍和做事之间真的没有区别。当一个婴儿一遍又一遍地努力去抓他够不到的玩具时,我们说他在“玩耍”,但实际上他是在努力工作、成长并发展新技能。小孩子们通常会迫不及待地想参与他们看见我们正在做的任何事情,而邀请孩子参与家里的事情的时机,就是在他们想参与的时候——而不是在他们能把事情做得很完美的时候。一旦你开始把你的孩子看成一个有价值的人,他就不会显得那么“碍手碍脚”了。

同情的根源

同情是社会能力的核心所在。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并且能够为他人作出贡献,是很重要的。一个8个月大的女孩,在爸爸准备好给她换尿布的时候,将干净的尿布递给了他。一个15个月大的孩子帮着把洗澡玩具放进了浴缸里。一个两岁的孩子起劲地帮忙擦厨房地板上的污渍。这些事情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充满乐趣的,并且会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一个基本的模式。下一次,当你的学步期孩子拿起一个珍贵的花瓶或者娇弱的花朵时,要让他递给你,而不要试图从他手里夺过来。当他从抗拒转向愿意听从时,其转变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当你记住孩子们喜欢帮助别人时,他的反应就很好理解了。

事实上,有一项研究发现,学步期的孩子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帮助他人的愿望。当一位研究人员站在梯子上,意外地将晒衣夹“掉到”地上时,这项研究中的每个学步期孩子都会跑过去捡起晒衣夹,并将它们递给研究人员。(这些孩子还捡起了图书和其他物品。)然而,当研究人员把一些物品扔到地板上时,他只能自己捡起来。这些孩子们只有在感觉到大人需要他们的帮助时,才会去捡掉落的物品。

更关键的是,当我们允许孩子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时,我们是在为共情和同情行为播下种子。孩子们,即便是小孩子,能做很多对家庭成员的幸福有贡献的事情。当你在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看着你的小家伙时,要记住,他也在看着你,而你做出的榜样要比你的话语更清晰。明智的父母们和照料人会利用一个孩子想模仿大人行为的本能愿望,向孩子示范所需要的技能,并欢迎孩子的参与和帮助。

如果你告诉孩子要温柔地对待动物,但他随后就看见你因为小猫挠家具就生气地将它丢到了门外,你的孩子会学到什么呢?如果孩子看见你舒服地坐在公交车上,而你的旁边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乘客,他能学会对他人同情吗?如果你在房间的另一头大喊,告诫他和正在争吵的姐妹“停止大喊大叫”,他能学会有礼貌说话吗?孩子会记住什么呢?你的话语还是你的行动?

还记得你在第3章看到的镜像神经元吗?一旦一个孩子看到一个行为,那些神经元会立刻传送信息。这意味着,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文雅、和善、体贴,那么,作为父母,你必须拥抱孩子而不是打孩子;你必须显示出同情和安慰的行为,而不是不耐烦或惩罚;你必须倾听,而不是愤怒地抨击。你的技能会变成孩子的技能。

child10

社会能力——需要思考的问题

1、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要注意你的孩子表现出同情、共情或其他积极的社会技能的方式。或许,他在你看起来心烦的时候轻轻地拍了拍你的脸,给了妹妹一片苹果,或者在看到一个同学哭的时候递过去一张纸巾。将你注意到的事情记录下来。要认可并说出孩子这些行为的名称:

“你轻轻地摸了一下妈妈,真的很体贴。”

“谢谢你跟妹妹分享。”

“给你的朋友递纸巾是很体贴的,而且能帮助他感觉好起来。”

2、给你的孩子一个机会与另一个痛苦着的孩子共情,或者做出同情的行动。这里有一些建议:

读一本关于孩子或动物与某种困难做斗争的书,比如一个孩子在被朋友们排斥时感到伤心、在搬家时感到难过,或者对一个新情形感到担心比如,一所新学校或者一个新保姆。问那个孩子可能有什么感受。说出这些感受的名称。问你的孩子是否有过那种感受。

谈谈他人的需要,比如那些饥饿的人,或者无法为即将到来的节日买礼物的人。邀请你的孩子以某种方式提供帮助,或许是选择一些罐装食品送到食物银行,或者选出他不再玩的玩具送给一个需要的孩子。在做出这些慷慨行为的时候,你的孩子有什么感受?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