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指导:高效能学习的好点子——守住心灵的宁静

  • A+

家教指导 

高效能学习的金点子 

守住心灵的宁静 

走进考场,轻轻松松,从从容容,既没想考上重点如何高人一头,也没想考不上一般学校便矮人一截。——魏书生

著名高考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研究员对考上北京大学的多位高考状元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影响高考成绩的20个因素中,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考场心态的重要性雄居首位。

其实,不论是高考,还是平时考试,都需要良好的考试心态。

考前心态对考试成绩影响很大。考前心态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适当兴奋型。这种类型对考试充满信心,精神愉快,情绪正常。二是过度兴奋型。这种类型的心态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急躁等情绪。三是消沉抑制型。这种类型的心态表现为情绪低落,不自信,对考试难以保持应急状态,甚至会产生“逃考”念头。其中,适当兴奋型最利于考出佳绩。

每到考试前夕,前往医院就诊的学生猛增,如感冒、发烧、腹泻、暮麻疹、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等。这些病症貌似机体生理发病,实属“焦虑综合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还有些同学常反映,到考试期间就感到什么也看不进,脑子发僵,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意乱,记忆力下降,这些属于“考试焦虑症”。这是因为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环境中,产生周期性的焦虑,会出现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下降等现象。如果不能控制焦虑情绪,消化腺受到抑制,出现胃疼、腹泻等症状,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而出现感冒、发烧、头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exams5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考试焦虑症”。因为焦虑包括“焦虑反应”、“过度焦虑”和“焦虑症”等三个层次。焦虑反应是人们对一些即将来临的紧张事件,在主观上产生的紧张、不安、着急等期待性情绪状态;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主要特点是紧张症状比较严重。一般来讲,考试焦虑介于两者之间,属于“过度焦虑”,焦虑已明显地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但考试一旦结束,多数人就能迅速恢复。

考试临近,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所难免,克服的办法一般是降低标准,准备好应付一切可能遇到的情况,包括失败。这会使人没有过重的包袱,能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个考试前的细节安排。无数同学的考试经历都说明了同一事实:“光想赢未必能赢,不怕输反而不输。”如果焦虑不安的心情实在难以平静,也可以彻底放松一次,要么痛快玩一阵,要么大睡一觉,或看电视、逛大街、聊聊天,不用多长时间,这种躁动不安的心情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考场,是考试时正常发挥的必要前提。在考前一天,应丢开所有的复习资料,停止复习,轻松愉快地休息一天,调整一下因学习而一直紧张的神经,使疲劳的大脑恢复到最佳状态。

长时间用脑之后,要松弛一下,千万不可强迫自己继续学习,不要把散步、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当作是“浪费时间”,即使是洗洗碗、拖拖地,也能使你得以放松。

良好的考试心态既包括考前心态,又包括考场心态。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走进考场,轻轻松松,从从容容,既没想考上重点如何高人一头,也没想考不上一般学校便矮人一截。不患得患失,进了考场,心无杂念,只有试题,自然心静。守住心灵的一片宁静了,自然生长出智慧,答起题来,平日所学,尽现于心,当然容易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

有一个同学从小学四年级起,每逢期末考试,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心慌意乱,口干舌燥,喉咙发紧等。为此,父母和她自己都很担心。这是典型的考试“怯场”现象。造成考生“怯场”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界刺激后情绪失去了平衡,产生紧张情绪,从而引起心跳加剧,血压升高,呼吸频率紊乱,呼吸速度失调,引起腺体及内脏器官变化,唾液分泌减少,身上大量出汗,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肌肉缩紧,四肢颤抖。

这里,我给朋友们介绍几种克服考试怯场的方法:

(1)简易的物理方法。一旦意识到自己可能怯场心慌时,应设法改变呼吸节奏,做几次深呼吸,呼气时要慢而深沉,吸气时缓而平静。也可以采取闭目养神的方法休息片刻,或者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字(甚至一个点)凝视一会儿,在心中排除任何杂念,以确保注意力集中

(2)入场前摄入适量的饮料。紧张不仅是心理现象,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适量摄入饮料、茶水、含酸物的开胃药物,可使身心愉快、轻松。也可以吃几片梨子或苹果,但最好不要吃橘子,也不要喝橘子汁等含糖量高的饮料。

(3)提前入场。使自己好好地休息一下,让心情及早稳定下来。同时,便于观察了解考场情况,比如监考教师是谁?有没有本班的同学?桌面是否光?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中考试,容易考出好的成绩来。

请记住,对考试而言,你的学习基础与心态调节同等重要。当你和你的对手实力相同时,你考得如何,关键就看你的考试心态。

让我们守住心灵的那片宁静,换取超越自我的喜悦吧!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