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做决定——霍布森选择效应

  • A+

塑造孩子良好的品性 

让孩子在选择中学会做决定——霍布森选择效应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就要在曰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做选择和决定的机会。 

家庭教育启示

让我们先看下面三个例子。

荣荣3岁5个月了,妈妈问她:“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她回答:“爸爸好,妈妈好!”开始时妈妈听了很高兴,觉得她好乖巧。可是久了,妈妈发现每次问她两样东西哪样好时,她总是回答这个好,那个也好。

学校正为灾区捐款,城城有一些零钱,他想捐,又怕爸妈责怪。其他孩子问他到底捐不捐,他说要回家问问父母。

小亮5岁,无论在幼儿园还是邻里间,大家都夸他是个乖巧、听话的好孩子。在家里,大人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十分听话;和小朋友一起玩时,小亮也总是按别人的意愿做事,顺从别人的领导,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后来,小亮爸妈从幼儿园了解到,小亮有个缺点:当老师教了一种解题的方法时,他就不再尝试其他的方法。这让小亮爸妈有点担心。

我们是否发现,上面例子中的三个孩子,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是的,那就是缺乏主见。

许多父母有一种误区,认为孩子听话、乖巧,可以省父母许多力气,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闹矛盾等。但是如果孩子表现得过于顺从,凡事没有主见,却不是一种好现象。这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是不利的。

在人生旅途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自己做出决策。遇事当断则断,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在复杂环境和情景中,及时做出各种应变和决策,不含糊和拖泥带水,这是一个能应对命运挑战的人必备的心理品质。而这种品质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

在孩提时期,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孩子会遇到一些需要他们作决策的问题和情境。可是有许多父母习惯于为孩子设想一切,安排一切,结果造成孩子唯命是从、不敢干甚至不敢想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事无巨细,一切都要由父母决定的孩子,可以想象,最终只能成为没有主见、优柔寡断的人,无法担当大任。

相反,如果父母很早就懂得锻炼孩子自己作选择、作判断、作决定的能力,对孩子的个性成长会非常有利。

这可以从小事开始培养。比如,父母拿着苹果和香蕉,问孩子.吃哪一个,并提醒孩子只能选择一个,而且对于孩子模棱两可的回答提出批评,对孩子果断的决定给予表扬。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懂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学会在不同的选项中做出选择。

这样的情境还有很多。又如,在和孩子上街时,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让他自己挑选所需要的物品。这时孩子会很高兴,主动性很强,会慢慢变得果断起来。此外,过生日请哪些小朋友,到商店买什么样的衣服,选择什么玩具等等这些小事,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决定。

甚至家庭中的"大事”,也可以尽量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父母在平时谈论家庭事务时,可以有意识地问孩子:“你觉得这个建议好不好?”“你认为这样东西该买不该买?”“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吗?”这样会使孩子逐渐关心家中的事情,产生参与意识。

关于孩子在学校里的事情,父母也应该给孩子相当大的自主权。一位父亲有这样的经历:

“孩子回家说班级竞选班干部,征求我们的意见。我告诉孩子,还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从不同角度帮孩子做了分析。虽然她第一次竞选失败,但孩子并没有灰心,终于在第二次竞选中获得成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发现孩子情绪不好,学习成绩也有下降。原来是因为我们搬家,离学校远了,路上还要换乘公交车,有时耽误了班级工作。老师批评了她,她的学习也因此受到影响,当班干部的热情也逐步下降,最终向我透露了不当班干部的想法。我们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让她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去处理。从此,女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在同学中的威信也越来越高,不久又被评为了区三好学生。”

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潜在能力。父母给予孩子的机会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快、越健康。

1692648514352506

教育心理学知识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做马匹生意。他对人们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

霍布森的马圈很大,马匹很多,可是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因为选择只能在门口进行。

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为“霍布森选择”。 

我们知道,任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和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可能做到合理。或者说,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方案中进行研究,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能做出真正的判断。因此,一个人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就是说,人们只有学会在多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和判断,才能做出最好的决定。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