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儿童心理学 沟通心理学
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孩子——椰壳效应,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
有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这让他的家长苦恼不已。一次,他的爸爸从外地带回一只新颖别致的椰壳,孩子见了爱不释手。这件事情让父亲突发奇想,就用锯开的椰壳给孩子盛饭,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饭量也大增,这一现象被心理学称为“椰壳效应”。
“椰壳效应”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为“孩子要吃”。面对让不少家长感到头疼的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用孩子感兴趣的椰碗盛饭,孩子竟然能愉悦地吃下去。同样的道理,与孩子沟通时,把批评包装一下,给它裹上一层糖衣,让批评变得甘甜,亲子沟通的效果会更好,这就是“椰壳效应”给我们父母的深刻启示。
子轩是个胖嘟嘟的男孩子,成绩还可以,人也挺聪明,但就是纪律散漫,属于那种“令老师头疼”的学生。
新学期开始了,子轩对新来的年轻漂亮的蒋老师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想知道这位新老师属于严厉的还是温柔的,对自己是否严格。开学的第一周,子轩的表现一直比较安分,能遵守纪律,上课也会坐下来安静听讲。但是,到了第二周他就开始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了,还时不时地影响周围同学的听讲,作业也写得非常马虎。
有一次,蒋老师找子轩谈话,希望能用这种方法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尽快改正,结果一点也不奏效。
后来,蒋老师又尝试用批评的方式教育他,有时甚至到了声嘶力竭地大吼大叫的程度,但是即便如此,也只能让子轩安分一两天。
经历了这几次“失败”,年轻的蒋老师又试着打电话和子轩的家长沟通,但是作用都不大,而且他的成绩还渐渐退步了。
心里正着急时,学校恰好组织老师培训。校长对老师们说,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教育一个人,也许比声嘶力竭地对他大吼大叫更有效。
校长的话对蒋老师的触动很大,的确,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都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如果明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你依旧表扬他,那么他肯定会觉得不好意思,继而努力让自己朝着好的方面去做。
这次培训后,蒋老师主动请子轩的妈妈来学校,在这位妈妈的面前,蒋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子轩,还表扬他积极为班级做好事,对老师、同学也很有礼貌,懂得礼让他人。不仅如此,蒋老师还对子轩妈妈说,子轩是个热心的孩子,帮同学解答难题,帮老师管理班级,同学们都觉得他很棒。
听蒋老师这么一说,子轩的脸红了,低着头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其实,蒋老师表扬的一些方面他没有做到。”
这件事情以后,子轩在班上很少再违纪,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令每个人都感到很欣慰。
孩子犯了错,家长该怎么批评?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看完上面这则故事,相信所有父母都会有所启发。孩子犯了过错,如果家长一味地责备孩子,甚至打孩子,一点也不讲批评技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当然,故事中的蒋老师把“请家长”作为教育学生的“上方宝剑”也不值得提倡,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诚然无论父母的批评方式是否得当,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 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建议,并在行动中改正,最终成龙成凤。但是,我们的父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从早到晚总是不停地批评孩子?为什么常常对同样的问题进行批评?难道就是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毛病太多?
其实,中国家长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更多地注重“揪出”孩子的错误而并非肯定孩子的成绩。要知道,正在成长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当然也就避免不了会被父母批评。孩子犯了错误当然要批评,但是如何能化技术为艺术,让孩子明白错误之后又不会伤自尊,能够改正不足之外还不会再犯,这就需要运用好批评这门艺术。
然而,批评又是一把双刃剑,用对了,批评是一剂良药,可以让孩子心服口服,成为他们改正错误的契机,使批评收到良好效果。而一旦用错了,批评就会像一柄利刃,刺伤孩子的心灵,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并加深孩子与父母的对立冲突。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故事中的蒋老师领悟到了批评的魅力,巧用“椰壳效应”让批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天懂点沟通心理学
“批评”教育是一把双刃剑,也是一门艺术,用好了也能像赏识教育一样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那么,又该如何达到理想的效果呢?
◎先表扬、后批评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与孩子沟通先要尊重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再指出孩子的过错或不足,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反之,如果一味地数落、责怪孩子,只会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亲子之间的沟通。
◎批评的时候要有感情的交流
由于孩子年龄小,所能承受的打击有限,在感情上对父母也有一定的依赖。因此,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和孩子谈一谈,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并加以改正自己的缺 点。如果家长对孩子粗声粗气、瞪眼拍桌子,这种气氛本身就非常紧张,孩子为了应付批评,避免挨骂挨打,往往会撒谎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这就很难达到批评的效果。
◎批评要考虑行为的动机
人的行为是在人的动机下产生的,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的产生也是有其原因的,而同样一个错误又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虽说孩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与不良习惯应该受到父母的批评,但是父母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根据孩子的动机,有区别地对其进行批评,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此外,家长的批评要以孩子当前犯的错误为内容,就事论事,不要以偏概全、翻旧账,否定孩子的一切,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觉得只要犯了错误,就永远无法摆脱。
儿童心理学,沟通心理学,用表扬的方式去“批评”孩子——椰壳效应,不吼不叫教出好孩子,孩子犯了错误当然要批评,但是如何能化技术为艺术,让孩子明白错误之后又不会伤自尊,能够改正不足之外还不会再犯。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