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教育要接收孩子的反馈——反馈效应

  • A+

父母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 

教育要接收孩子的反馈——反馈效应 

父母在向孩子灌输正确观念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反馈。互动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教启示

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一个误区是:父母只管自己“教”,却忽视了孩子的信息反馈。单向地向孩子灌输的信息量过多过杂,延续时

间过长,以致孩子反馈信息不全面,不充分,不及时。许多父母不注重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乃至心理变化,忽视过程的教育,不善于根据孩子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节奏和步骤,致使家庭教育产生简单化、成人化等弊端。

比如,父母指出孩子的过错时,孩子常会找出各种借口进行辩解,尽力说明他的行为是合情合理的,如:“那个孩子不是也干了吗?”;“可是,你事先并没有提醒过我这件事不许做嘛”。

很多父母常认为孩子的辩解是狡辩,不分青红皂白地就予以“镇压”,根本不认真倾听和分析孩子的辩解内容。实际上,孩子的辩解往往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反馈。

批评孩子时父母应该先听听孩子的申辩,并认真分析孩子的辩解中有多少是找借口推脱责任的,有多少是客观说明事实真相的,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首先要对孩子的合理理由表示“承认”,这样才能消除他的戒心。防线攻破了,孩子对父母的话能够听进去了,这时再说“无论你有什么理由,做了坏事就是不对的,坏事终归是坏事,是社会秩序和公德所不能允许的”,孩子就有可能在父母的引导下,自觉地认识到自己是犯了错误,在这件事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而改正错误。

comfort

运用反馈效应原理调节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诊断性反馈。

父母就某个问题教育孩子前,通过检查、询问,观察孩子眼神、表情、言行举止以及联系学校等方式,了解有关情况,掌握大量反馈信息,为调节控制教育过程提供依据。父母把握孩子先期反馈信息越正确、全面、及时,对这一问题的诊断越确切,针对性也越强。

2.效应性反馈。

父母在就某个问题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谈话、察言观色和检验教育效应等方式,及时发现教育过程的成败、得失,立即进行调节控制,优化教育过程,增强教育效果。

3.巩固强化性反馈。

父母对孩子,可以深入地谈心以提高他的认识,促其操作实践以熟练他的技能,使他反复训练来规范他的行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巩固强化教育效果。如果再发现新问题,就及时解决,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发展和强化教育成效。凡是经过强化反馈获得的印象,一般比一次性思维所形成的认知表象或刚学会的动作技能,要更深刻、更牢固。

4.延续或补充性反馈。

父母就某个问题教育孩子之后,通过布置任务、提出相关要求等方式,使教育效果得以延续或补充,从而避免就事论事和“一阵风”的偏弊,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认识,升华他的观念,也有助于规范孩子的行为,把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品质。

心理知识

“反馈”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控制系统内,将放大器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到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借用“控制论”这一现代崭新的科学理论之一的概念来说: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返回传入”输入端,可以影响信息再输出,起调节控制作用。这叫做“反馈效应”。

用控制论来考察,家庭教育其实是父母与孩子信息(包括认知、情感、意向、行为等)双向传递的控制系统:父母输出“家庭教育”的信息,孩子随时反映“受教育”或学习的信息,其中存在着反馈的机制,并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在教育中,父母应及时根据孩子的反馈信息,调节控制教育过程,以提高教育的效益,使教育过程始终处于优化的动态平衡状态。这就是教育中的“反馈效应”。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