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学:“你是好孩子”——标签效应

  • A+

家庭教育心理学 

“你是好孩子”——标签效应

父母如果给孩子贴上标签,会使孩子趋向于成为标签所说的那种人。所以父母要尽量给孩子贴好的标签。

家庭教育启示

一位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有过三次参加家长会的经历。

第一次,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孩子在板凳上连3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别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开心地吃了两碗米饭。

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回到家,她对儿子说:"老师说了,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赶上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考了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第二天上学,儿子比平时去得都早。

第三次,初中开家长会时,妈妈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老师点她的名字,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回到家里,告诉儿子:“班主任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结束后,这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这个妈妈给孩子贴的好标签,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孩子,使他真的成为标签所说的那种人。

父母要注意的是,如果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也会使孩子变/成标签所描述的那种人。

曾有人以“你长大想当什么?为什么?”为题,对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一个问卷调查。有些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学习成绩不好,老师说我是笨蛋,我也不知道长大能当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大人给孩子的负性标签,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当孩子无法达到时,父母就很失望,认为孩子“脑子笨”,经常批评他“大笨蛋”、“不是读书的料”,这等于在无形之中给孩子贴上了“我不行”的标签。这种不良的标签会使孩子产生“我确实不行”的感受,而对自己缺乏信心,就会不自觉地放弃追求成功的努力。长此以往,坏标签的预言便会成真。

而且,在社交活动中往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他就会把自己归到表现不好的学生那一类,经常和那些孩子待在一起,这又会加重孩子的不良倾向。

所以父母对有缺点、坏习惯、坏行为的孩子,千万不能动辄贴上坏的标签。相反,要从各方面去观察,用放大镜尽力找出孩子的闪光点,时刻看到他们的进步,用好标签去鼓励他们发扬优点。那么,“笨孩子”就有可能悄悄地变成“聪明孩子”,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ai23.

教育心理学知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曾雇佣了一批不三不四的社会闲杂人员,到前线打仗。这些人纪律散漫,不听指挥,于是当局请心理学家来帮助管理他们。

心理学家和他们谈话后,要求他们每人每月给家人写一封信。

气当然,他们很高兴,但遗憾的是不会写。于是心理学家把信的内容替他们拟好,要他们照抄一遍就行了。信的内容大体是告诉他们的亲人,他们在前线如何勇敢,如何听指挥和创立了多少的战功。

这样坚持了半年后,奇迹发生了:这些士兵竟一个一个变了样, 真的像信中说的那样勇敢和守纪律了。

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好了呢?就是那“勇敢”、“守纪律”、“立战功”的标签的作用。在心理学中,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而使其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叫做“标签效应”。

可以说,每个人的自我形象,都部分地取决于自己对他人反应的理解,也就是通过“我看人,人看我”的方式形成。自我形象一旦形成,又会成为制约、塑造人们的规范。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