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旁敲侧击与潜移默化——心理暗示

  • A+

教育心理学 

旁敲侧击与潜移默化——心理暗示 

家庭教育中,如果有些话不好开口,父母可以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旁敲侧击或者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启示

孩子由于知识少、经验少、缺乏思考力,因而是一个非常容易接受暗示的群体。如果父母对孩子施行心理暗示教育,往往会比较成功,甚至达到比"明示”更有效、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比如有经验的父母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改变孩子偏食的习惯,怎么劝他多吃蔬菜,他也不情愿或干脆拒绝;但是如果父母故意装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孩子就可能产生“这种菜可能很好吃”的猜想,而对吃菜发生兴趣。这就是父母用“动作暗示”起到了影响孩子的作用。

此外,父母说话时的声音、手势、表情也可以形成暗示。比如父母说同样的话“你干得好”,如果声调、语气和面部表情不同,就可能给孩子称赞、表扬或者嘲弄、批评的不同感受。

父母也可以创设某种特殊的情境,来对孩子进行心理暗示。

孩子进入青春期,容易发生早恋现象。许多父母对这种情况焦急不安,又不知该怎样劝孩子,因为害怕伤孩子的自尊心,又怕引起孩子的逆反。比如有位父亲发现女儿进入青春期后,爱看男女情爱的书籍,有时坐在一角走神发呆,一提醒她,就脸色异常,一听到电话响就抢着接电话。于是父亲猜到女儿情窦初开,出现了“早恋”现象。

经过反复思考,并与妻子商量,父亲决定对女儿采取暗示的教育方法。

一个双休日,一家人去公园观赏花展。在花园里,父亲指着含苞待放的花朵说:“鲜花都按季节开放了。其实人类也一样,青春花蕾可不能随意提早开放,过早开放的花儿也不香,更不用说结出硕果。”

妻子也“有感而发"地说:“这使我想起中学时代有一位同学,她早早恋爱,结果留级、退学,因为文化水平低,现在又下岗了。”

见女儿低头不语,父亲又转换话题说:“说到中学时代,我倒想起老师组织我们观赏花展,写《春之歌》作文的事。那时,我记日记写作文,还得了优等呐。”

父母看似无意的话语,在女儿听来如闻惊雷。一家人游园回来后,女儿开始转变观念,下决心从早恋中解脱出来,重新把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上。

这个家庭的父母,教育之所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是因为他们针对早恋具有敏感性、隐秘性、情感性的特点,对女儿采取了委婉、间接的暗示教育方法。

创设情境的暗示教育法还有很多,比如针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父母可以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同孩子边看边议论,或者给孩子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来对孩子进行暗示。

另外,心理暗示可以分为对他人的暗示和对自我的暗示两种,自我的心理暗示对人的心态有很大影响。不良的“自我暗示”容易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如半夜走路“疑神疑鬼”,容易引起心理不安甚至生病;相反,积极的自我暗示则可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重要力量。

有个孩子临考试时总是紧张焦虑。这一次,在父母的指导下,她在考场上反复对自己说:“我已经做了充分准备,我一定能考出水平。”在遇到难题时,她就想:“我的准备是充分的。我感到这个题目难,别人也会感到难。”结果她真的克服了紧张情绪,发挥了正常的水平,考出了好成绩。

0318_(38).

教育心理学知识

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宴会上,一道新菜上来,初品没有什么滋味,主人介绍后,却逐渐体会到菜的新奇和特殊。或者有一天同事突然对你说:“你怎么这么瘦弱,是不是病了?”这句不经意的话你起初不太在意,可是不知不觉却发现头重脚轻,身体不适,但上医院检查却一点毛病也没有。

这些奇怪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来,这是由心理暗示造成的。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暗示不需要讲道理,它靠直接的提示,就是要求对方接受一些现成的信息。比如美国有一种戒烟电话,人烟瘾上来拨打这个电话,就会听到难受的气喘和咳嗽声,这种声音使吸烟者对吸烟产生厌恶和恐惧情绪,从而戒除烟瘾。

暗示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等。如商场里摆着穿漂亮服装的模特,是在暗示你“这件衣服多漂亮,快来买吧”;一些人在商场里选购衣服,可能会对你形成行为暗示;有人买衣服后喜形于色,又对你构成表情暗示;有人买完后赞不绝口,又对你形成语言暗示;等等。

那么人为什么会接受暗示呢?这是因为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后做出的,我们把这样的决定和判断叫做“主见”。没有人是万能、完美的,这就决定了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有主见的。正是“自我”的这种不完美和缺陷,给外界的影响留出了空间,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机会。一个人的自我越虚弱、越幼稚,就越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