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做教练型父母,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让学龄前儿童更聪明

  • A+

早期教育 

做教练型父母,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 

如何做才能让学龄前儿童更聪明?

小D从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院后,我们会经常带她“回家”看看,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NICU主任是纽约著名的儿童脑神经科大夫,随着小D的情况越来越稳定,我每次见他不再问那些“救火”的问题,而是会讨论一些更加“前瞻性”的问题。最近一次,我就和他聊起一个话题:从脑神经科医生的角度来看,如何帮助学龄前的孩子打造更加聪明的小脑瓜?之后,我整理出“一个中心、五大基本点”,和大家一起学习。

一个中心:多元化的良性刺激 

学龄前孩子的大脑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学龄前孩子的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其中77%都位于大脑皮层,这个区域是负责处理语言、数学、记忆、注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据说,学龄前孩子的大脑每天的运转强度是大学生的两倍,是成人的3倍以上。这些神经元只要收到良性的外界刺激,就像种子得到了阳光、雨露,会茁壮地成长。

多元化是学龄前儿童脑发育最重要的关键词。怎么理解“多元化”呢?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不要“偏科”。早期启蒙需要围绕“全脑”进行启蒙,大脑的不同区域都要照顾到。具体来说,就是要动静搭配,让孩子既可以静下来玩拼图,也能上蹿下跳地玩耍;要调动不同的感官体验,既要让孩子玩沙、玩彩泥,也要让孩子唱歌、听音乐;要让孩子多体验不同的经历,既可以在家玩,也可以去动物园、博物馆,还可以去野外亲近大自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好动、有的好静,有的爱画画、有的爱搭积木。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的偏好,但也需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样性”地玩耍。孩子的大脑有无限可能,不要过早地让大脑的区域形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更不要因为父母的偏好或局限而给孩子设限。

20211223145820_41905

第一基本点:温柔对待 

斯坦福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当孩子感到压力和害怕时,大脑会释放出一种有毒物质,损害记忆力区域的脑神经。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感到放松、不焦虑,是促进大脑健康发育的关键。

由此可见,打骂孩子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父母一定要杜绝。此外,对于孩子害怕的事情,家长需要有足够的同理心,比如孩子做噩梦,害怕黑暗、雷电等,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让孩子时刻感觉到:自己有需要时,父母会一直在自己身边。孩子的焦虑和紧张水平越低,大脑发育就越健康。

第二基本点:重视数学启蒙 

很多父母容易忽视对孩子数理逻辑的启蒙,其实在4岁之前,数理逻辑的脑回路就已经基本定型,因此在这之前及时开展早期数学启蒙,可以更好地促进这块区域的发展。

数学启蒙中,归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数学启蒙能力。多鼓励孩子对生活中遇到的东西进行比较、分类,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抽象概念,比如大小、长短、形状、颜色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刺激孩子的脑部发展。

第三基本点:多和人交流,少和机器交流 

对于语言启蒙,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学龄前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坚持磨耳朵很关键。小D的NICU主任特地强调,父母亲自读绘本比机器读故事更有效,父母在读绘本时,如果能做到语调多变、声音高低起伏,效果会更好。

当父母声情并茂地为孩子读绘本时,如果观察脑电图,就会看到孩子大脑中掌管语言的区域显现大面积的红色,这表明大脑正在高效地吸收这些良性刺激。这其实给了我们一个提醒:不要让视频、音频、早教机等取代了父母的作用,剥夺了父母和孩子沟通的良好机会。

第四基本点:吃得好 

就像身体的生长需要营养一样,孩子大脑的发育也是需要营养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孩子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的均衡。尤其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的饮食中增加一些补脑的食物,比如蛋黄、深海鱼、牛油果、蓝莓、坚果等(但要注意,不能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整颗坚果,可以做成酱再吃)。

同时,要避免让孩子吃那些“零营养”的高糖、高盐类垃圾食物,比如糖果、饼干、快餐等。

第五基本点:多锻炼 

美国比较好的幼儿园都规定:孩子每天必须有两小时的户外活动。研究表明,运动能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会提高大脑的敏感度和专注力

有两类运动对学龄前儿童尤其有益。一类是锻炼平衡能力的运动,锻炼平衡能力时,会刺激大脑形成新的通路,从而进一步开发大脑的未知潜力。另一类是全身运动,比如足球、游泳、跳舞等,也非常有助于激发大脑的潜力。

所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抱有很大的期望,我对小D也有期望,不过我的期望里唯独没有“聪明”这一项。但我还是会非常认真地去学习早期启蒙的相关知识,因为我觉得这是父母的本分,是为人父母的“职业素养”。

家庭教育特别提醒 

我为孩子提供条件,给孩子创造环境,至于最终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并不强求。因为我努力过,所以回头看的时候,我就不会后悔;因为我没有预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不会给孩子施加压力。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