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更要懂孩子:来自孩子的声音——到底谁说了算

  • A+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来自孩子的声音——到底谁说了算

从古代延续下来的家长制并没有烟消云散,它依然深深植根在父母心中。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中国父母对待孩子的负责态度值得称道,为孩子创建温暖的家庭和浓浓的亲情,为孩子提供紧密的家庭关系及充分的保护,为孩子牺牲自己。但是,如果一切事情过了度,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了。

现在在表现形式上父母的家长制意识与过去已有完全不同。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可谓百依百顺,吃什么、玩什么、穿什么基本上孩子可以说了算。据北京等几大城市消费统计,孩子已成了消费主体,他们每个月的食品、玩具等支出占到家庭收入的40%。今天的孩子确实幸福,甚至让人觉得家庭很民主,也很尊重孩子的意见。但在父母认为的一些关键事件上,家长制的残留就彻头彻尾从骨子里发散出来。这些父母眼中的“关键”包括学习、前途规划、职业选择等等。

一位母亲回顾了自己的教育之路,并深切地写道:

现在想起来,孩子的路都是按照我的想法走,我根本就没有去体谅他。

我有一个8岁的儿子,聪明、可爱,也很淘气。从小,我就想好好教育他。我给他买了很多很多的书,利用一切时间给他读,这真的很有效果。儿子很小时就能背很多儿歌。他也非常爱读书。只是后来,由于我思想上的错误(直到看了《换种方式做父母》后我才感觉到),我只给他买我认为有用的书,才使他减少了一些读书的兴趣。我刚刚意识到我买的书对他来说太采了。我想从现在开始让他挑选他喜欢的书,那肯定会我回他的读书乐趣。

不过,有一件事让我采深遗憾,直到现在我仍然述茫。小时候,我发现我的儿子很喜欢音乐,我给他选择了学小提琴这个乐器。开始时,他很喜欢学,后来渐渐地,我变得越来越贪心,不断地给他加码,孩子压力大,开始厌倦了。现在我觉得他好像有点怕练琴了。

从4岁半到8岁多,他已经练了三年多小提琴,已经通过五级考试。我觉得到现在丢弃了太可惜,因为他的小提琴还是很出色的。坚持的话,孩子多少有一点恐惧心理,练琴时动手不动脑,效果不好。我该怎么办呢?我的儿子不是不喜欢音乐,不喜欢小提琴,只是被我逼怕了,累怕了。我真的错了,如果从开始学时,我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慢慢地引导、赏识,现在他会非常开心地学小提琴,因为他非常喜欢音乐,接受得也快。

孩子在读书上和练琴上表现得厌倦、退缩。母亲已经意识到这是对孩子的体谅太少,没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走的弊端。不过,从字里行间,依然可以看到这位母亲“放不下”的心态。一种习惯改变起来是困难的,可喜的是,这样的改变已经在一些父母心中萌芽、生长。

cheerful5

从父母心理上来看,他们认为今天的孩子拥有的条件比上几代人要好许多倍,令他们对比起自己的童年总是感慨万分。于是,对孩子的期望也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而攀升起来。但是这种期望要适中,不现实的目标会超过孩子的承载能力,过高的期望会使得孩子在成长的路上连奔带跑,气喘吁吁,也许会提前丧失动力来源。因为在高期望下的孩子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也不能在孩子的发展上出现什么遗憾的失误。时间可畏,为了最为保险地实现心中早有的夙愿,父母习惯了替孩子做主,毕竟是他们走过的路多,吃过的亏多,只能是为孩子,又不能害了他们。如此心安理得之后,父母做得就更“到位”了。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