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就要让他独立——狐狸法则,儿童教育心理学

  • A+

儿童教育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儿童的心理  

 爱孩子,就要让他独立——狐狸法则 

一个寒冬,狐狸富来普和莱拉相爱了,生了5只小狐狸。一次觅食时,莱拉不幸被夹子打中而死去,富来普担负起抚养孩子的重任。他没有像母鸡孵小鸡那样把孩子们保护在身下,而是让他们自己出去独立生活。因为富来普知道,没有谁能养他们一辈子。后来,小狐狸们长大了,学会了如何生存,也变得更加健康强壮,这就是大自然中普遍流传的狐狸法则。

动物长大后不能靠父母养活,得自己去生活。如果动物不知道如何生存,那么便会被大自然无情地淘汰。尽管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是动物为了族类持续生存的天然法则,正如达尔文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缺乏独立性,长大后也无法独自生活,更不会过得幸福,这就是狐狸法则告诉我们的教养之道——爱孩子,就要让他独立。

5岁的萱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可是生活老师却发现她的依赖性太强了,凡事都要喊老师帮忙。吃饭要老师喂;午睡要老师给她脱鞋、脱衣服;就连上卫生间也离不开老师……每当生活老师说让她自己做时,萱萱总以“我不会”为理由而拒绝。 

后来,生活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萱萱的家长,萱萱妈妈听了,无奈地说:“有一阵子,萱萱遇到事情总要自己做,我还嫌她烦了;现在可好,懒得不得了,什么都要大人帮忙,想让她自己做,她简直一万个不乐意。” 

了解情况后,在生活老师的耐心鼓励和引导下,萱萱终于开始学习独立了。她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去卫生间,而且学得还挺快,生活老师也及时表扬了她。 

一天放学后,萱萱妈妈来接她,萱萱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会自己穿衣服了,老师还表扬我了,我以后自己穿衣服,好吗?” 

“好的。”萱萱妈妈一边回答女儿的话,一边习惯性地把挂在教室墙上的外套拿了下来,然后抬起萱萱的胳膊,就又给她穿了起来。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家长会有这样一个共识:孩子学吃饭时非要自己吃,会吃了又非要大人喂;蹒跚学步时非要自己走,会走了又非要大人抱;学穿衣服时非要自己穿,会穿了又非要大人帮他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一岁后会表现出一种独立意向,有“自己来”的要求。从心理角度说,“自己来”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角度说,“自己来”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理及自信心

然而,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家长总是抱着赶时间、嫌麻烦或是担心孩子小的想法,帮孩子做了本该他们自己做的事情,比如,给孩子喂饭、帮孩子穿鞋、替孩子收拾玩具等等。这样的包办代替多了,孩子的依赖心理便会渐渐形成,难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故事中萱萱的表现,就在于家长没有让她意识到“自己的事情就该自己来做”,没有养成独立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对孩子的一种真爱,而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则是孩子形成独立人格的最大障碍,只会让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吃尽苦头。

toy

每天懂点品格心理学

既然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对孩子的生活、学习及今后事业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和意识呢?

◎更新爱的观念,改变爱的方式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表现在细致周到的照顾上,并事事代劳。殊不知,这种做法会在不经意间剥夺孩子动手学习的机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不利于培养孩子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改变爱的方式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孩子。

◎确定适当范围,支持孩子“自己来”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必须支持他自己做,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扩大“自己来”的范围。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又增强了他的自理能力

◎耐心指导,教会技能

由于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尝试“自己来”时往往会搞得一塌糊涂,这时父母应耐心指导,做好示范,切不可横加指责,否则孩子极易养成胆怯、消极、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另外,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父母应看着他做完这件事,不要让其他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事情做完后还应及时评价,尤其要多给正面的赞扬鼓励,以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与此同时,为了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父母还要经常提醒,给予帮助和督促。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