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指导:如何合理减负增效?

  • A+

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专题二:学习指导 

合理减负增效案例

小天是一名初中生,最近他因为上补习班的事情和妈妈起了很大的争执,因为小天的妈妈给小天报了作文、数学、英语、口才、脑力开发5个补习班,但事先都没有和小天商量。

现在小天除了每天要完成校内的作业外,还要完成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剩下的时间就被各种补习班瓜分”了,既不能读自己喜欢的小说,又没有时间踢足球,更没有时间和同学说说话,整天疲惫不堪。

小天不理解妈妈为什么要在课外时间给自己报那么多补习班,而且现在学校里都在强调给学生减负,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去全面发展。但小天的妈妈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小天能够取得好成绩,担心学校减负会导致孩子学习懈怠,影响学习成绩。小天的妈妈感到不理解,自己每天这样神经紧绷都是为了孩子,孩子却不能理解自己。

合理减负增效案例解析

国家提倡减负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所谓减负,其实是指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不合理的心理负担,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注重能力培养。

学生的学习时间越长,并不代表学习效果一定就越好。适度的学习时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业成绩,但是如果一味地增加学习时间,不仅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会下降,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比如孩子会产生心理上的无助、焦虑,影响到日常的生活。

让孩子在学业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承受适当的压力是十分必要的,但超过限度的话,往往会适得其反。案例中的小天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妈妈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写作业就是上补习班,自己已经超负荷了。

这种情况往往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在这个时候,妈妈应该注意给孩子适当减负,将精力放在提升学习效率上,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增加学习时间。

ms19

家教指导 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

具体有以下做法。

1.减轻自己过重的育儿焦虑

很多父母之所以有严重的焦虑心理,是因为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面子,是自己的成绩单。孩子如果成绩不好,考不上名校,就感觉自己很没有面子。其实,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特点,给予他们更多自由的发展空间。

另外,父母要将对孩子的关注适当转移到关注和提升自身上,自然就会减少对孩子的过度担忧和过早的焦虑,也会给孩子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比如,当父母为孩子的成绩不佳、厌学等问题焦虑不已,不断地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时,可以转换关注对象,从要求孩子转变成要求自己每天准时上班,积极工作,让自已也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这样回头一看,父母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也正在努力向着更好的自己靠近。

2.给孩子的学习任务要适合孩子的情况

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合理设置学习任务。以报奥数班为例,可能有些家长认为报奥数班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但也有些家长认为学习奥数除了增加孩子负担外毫无用处。

事实上,对于爱好数学、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学习奥数的确有助于其数学意识、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但对于数学水平一般的孩子而言,强迫其去上奥数班,只会打击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信心。

因此,在为孩子设置学习任务时,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盲目跟风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或报补习班。家长可以事先和学校相关老师进行交流,结合老师的专业意见和孩子的学习状况做出决定。

3.减少孩子过度的不必要的作业

作业并不是越多越好,家长不能一味地求多。在家指导孩子学业的时候,首先应该关注孩子当下的学习内容,如果孩子在某些部分完成得不好,不用急着采用“题海战术”,而是应该先把题和对应的知识点弄懂,再给孩子布置任务,要求孩子及时找任课老师请教,学会解题思路,回家后家长可以针对性地测试孩子是否已经掌握。这样就可以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当下学习内容后,家长就不要再布置家庭作业,也不必超前学习,留出的时间就让孩子自主学习。

4.设置合理的期望目标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常把“考上清华北大、读硕士博土”挂在嘴边,认为给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才的第一步。诚然,一定的压力可以转换成动力,但如果一味地提出过高的目标,不仅导致孩子产生学习焦虑,还可能使孩子由于达不到大人的要求而产生挫败感,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当前的发展水平设置合理的目标,使孩子通过努力就可以实现。

5.指导孩子处理好“学”和“玩”的关系

减负为孩子带来的应该是更广阔多元的发展空间,而绝不是随心所欲的放纵,家长要引导孩子在学和玩中找到平衡点。平日里可以和孩子事先约定,只要认真完成了校内作业,就允许孩子玩一会儿游戏、看一会儿课外书,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样就使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放松大脑,保持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更有利于平时的学习。

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学习指导:合理减负增效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